【职场杂谈】从华为OD招聘黑幕说说外包用工制度与行业深思

引子

华为OD招聘黑幕近日被曝光,内部员工利用公司对外包(OD)员工监管不严的漏洞,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据爆料,一些内部人员通过作弊、泄题、面试放水等方式,帮助候选人获取OD职位,并向求职者明码标价收取费用。更有甚者,部分OD员工入职后,还需每月上供一定比例的工资给中间人,形成长期剥削。据传,整个事件涉及金额高达6000多万元,暴露出华为OD用工模式的管理漏洞和外包体系的潜在乱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早年间,华为并未大规模使用外包员工,外包人员主要集中在运维、行政等辅助岗位。这部分员工通常由慧通公司管理,慧通是任正非之子任平创办的企业,负责华为的后勤、差旅、行政、食堂等服务,同时也承担部分人力外包业务。然而,在当时,华为对正式员工的管理相对规范,外包员工的使用范围较窄,工作职责有限,一般是临时项目中承担任务,且薪资、福利与正式员工存在显著差距。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前后,华为开始大幅缩减正式员工的名额,招聘政策向更高层次的专家岗位(18级以上)倾斜。与此同时,公司推行了一种新的用工模式——OD(外包派遣)。与传统的人力外包不同,OD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承担着相同的职责,薪资待遇也接近,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与华为并无正式劳动合同,晋升通道受限,无法享受TUP(长期激励计划)和股票分红等核心福利。尽管OD岗位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但从员工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无疑削弱了劳动权益,降低了职业发展的确定性。

不过这两年在高压的就业环境下,华为OD岗位因其相对稳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名校毕业生,竞争日益激烈。而就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聪明人”发现了其中的牟利空间。华为内部有人利用OD招聘制度,通过“内推”等方式收取费用,帮助求职者获得工作机会,甚至形成了规模化的利益链。这一事件的曝光,让原本就备受争议的OD制度更加雪上加霜,也折射出当前外包用工模式的深层问题。

劳务外包并不是一个新词,而是我国乃至全球企业用工方式变化的一种缩影。随着企业不断追求灵活用工和成本优化,劳务外包制度逐渐成为主流。然而,这一制度究竟给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昨天回答了一个相关的问题,很多人关注,今天想以华为OD招聘黑幕为切入点,浅显的探讨劳务外包的本质、发展历程、以及它对劳动市场和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劳务外包的发展和起源

劳务外包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模式,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劳动市场的格局。

1. 起源

劳务外包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20年,S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塞大花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