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溶质迁移及模拟的作用
本书旨在介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着重于野外实际问题的溶质迁移模拟和应用技术。虽然污染物在地下迁移时有不同的形式,但本书主要讨论溶质迁移问题:即在对流﹑弥散及化学反应等种种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下,污染物作为溶质在地下水中的运动及结果。
过去溶质迁移模型开发(solute transport modeling)和溶质迁移模拟(solute trans-port simulation)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本书中它们均指基于计算机并利用数值方法,获得溶质迁移偏微分方程或某些地下水流和溶质迁移耦合方程组的近似解的过程。虽然书中也讨论了溶质迁移方程的解析解,但重点是溶质迁移数值模型的理论及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溶质迁移模拟领域进步很快。驱动其发展的原因有二:(l)对地下水水质的强烈关注(反映在日益严格的治理和保护标准上)引发的信息需求,迁移模拟能最好地满足这一需求;(2)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工程人员与水文地质工作者可以对野外项目进行模拟。功能强大的台式机的面世,数值求解技术软件的开发,数据处理以及图形显示等辅助软件的发展,都对该过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行地下水流模拟需要地质学与地下水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数值模拟方法。当加上溶质运动问题时,复杂程度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一些满足解决水力学问题的水流模型其分辨率往往不能满足迁移问题的需要;在溶质迁移控制方程中需要表示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机制,还需要建立量化这些机制的参数;此外,选择适用于野外迁移问题的计算方案也比单纯的水流模拟复杂得多。
对于几何形态简单、参数分布均匀的体系,研究其中诱发溶质迁移的独立作用过程已十分繁杂。而野外实际问题中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往往比单独作用更为重要;野外问题的模型通常是三维的,边界条件非常复杂;其中的关键参数往往会随空间变化,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随时间变化。随之相伴的复杂性时常被作为避开溶质迁移模拟的借口;实际上,这也意味着迁移模拟是获得有意义结论的唯一途径。已有的迁移方程解析解通常考虑迁移参数均匀的简单流场中一个或两个主要作用过程。相比之下,溶质迁移模拟至少可以近似地同时考虑若干个主要控制过程;对于复杂几何边界及复杂参数分布问题,模拟是唯一有效的计算方法。
溶质迁移模拟确实是一项费力耗时的工作,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对相关作用过程及参数做出假定。但是溶质迁移问题的求解通常更为费力耗时,每次试算都包含假定条件;在计算一个或两个迁移过程时,实际上对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条件已进行了隐性的假定。
计算也同样是不能避免的。人们常常提出定量的溶质迁移问题。例如:某一点溶质的最终浓度是多少,某点的浓度在何时达到某一指定水平,治理方案能否在预定时间达到预期的浓度降低目标;又比如,重现某污染事件,并估计人群暴露于某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及时间。定性研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计算才能够获得有意义的答案。在一些情况下,即便只要求定性的解,也需要通过计算认识迁移系统后,才能给出答案;模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我们赞同Bredehoeft和Hall(1995)的评论“我们无法理解那些很少进行模拟的顾问专家”。
溶质迁移问题的复杂性转化为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最终传播到计算结果。描述主要过程的参数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主要过程本身,其相对重要性或数学公式化过程也包含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时常也被作为避开模拟工作的理由;但实际上模拟是认识这些难题的唯一现实手段。为了认识不同作用过程相对重要程度的不确定性,可以选择性地逐一弱化或排除这些作用过程,并在试模拟中比较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基于模拟的参数估计技术可以最为有效地控制参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及工程决策的影响可以通过参数不确定范围内的一系列模拟结果来认识。
模拟工作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进行预测计算,而在于更深入地认识调查过程。在理想情况下,溶质迁移研究应该被看做是识别各类主要作用过程的持续努力,并最终在概念模型中全面反映这些作用及其相互影响。模拟为定量表示概念模型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此可以检验假说是否与理论及实测数据吻合。在迁移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化学数据能指示水流状况,地质信息能揭示主要化学反应的内因,而水力数据能反映地质结构的线索。只有通过模拟才能把这些主要作用相结合﹐才能充分评价这些解释是否合理。最后需要指出,溶质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