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包气带水流与迁移模拟

16.1 引言

        包气带中的水流与污染物迁移有饱和带所没有的复杂性。液相水和气相(有时也称为土壤气相)共存,意味着部分饱和介质中会出现水与气体的微小接触面;水流体系也因此会受气-水接触面上作用力的影响。部分饱和水流与完全饱和水流一样受固体-水接触面上作用力的影响然而,部分饱和水流中这些力还与相邻的气-水界面上的力共同作用,结果造成明显不同于完全饱和流(或单相)的情况。此外,在部分饱和条件下储水体积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饱和度的变化引起的;这个过程根本不同于饱和带的储水过程。就溶质迁移而言,在部分饱和条件下,断面上的水流和溶质迁移仅发生于实际上含有水的那部分孔隙,溶解物的积聚和耗减也只能发生在这部分孔隙中。最后,还必须考虑化学成分在土壤气相与液相之间的转换,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考虑其在土壤气相中的迁移。
本章首先回顾包气带水力学的基本概念﹐然后讨论部分饱和条件下的水流方程。接下来讨论描述包气带迁移方程以及部分饱和条件下弥散迁移的意义。虽然本章的重点在于水相迁移,我们仍然简单地讨论了挥发性化合物的气相迁移。最后介绍变饱和度条件下数个常用的水流和迁移模拟计算程序,并举例说明使用这些程序的步骤以及所需的数据。

16.2 包气带水文学基础
 

        从发展历程来看,部分饱和条件下的水流理论是从饱和水流的概念演变而来的。许多作者(例如, Hillel,1971;Gray和 Hassinizadeh,1991)评论了现有理论的缺点,并指出它不足以解释影响水流系统的所有过程。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些缺点,目前部分饱和水流所采用的基本计算方法仍然是20世纪早期的理论,这里讨论的内容以该理论为依据。
        大家已熟知毛细管中液体上升的现象。图16.1示意一个开放的水容器中毛细管刚好插入于水面之下的情况。大气压P。作用于毛细管内的水面以及开放容器的水面;由于毛细管插到水面以下的距离很短,毛细管底部的压强也近似为大气压强。毛细管中的水柱是静止的,这意味着管中高程增大压强一定会减小。那么位于水柱一半高度处的A点的压强,一定小于管底部的压强P。;而恰位于水柱中液面下方的压强P,一定更小。因此在管中高于管底部的任何点的液体压强都小于大气压Po;如果按习惯把大气压取为零,则管中的压强在管底为零,高于该点液柱中所有位置上的压强为负。管中液面的形态即管中弯月面反映了这一情况;液面向下凸出,表明大气压超过紧贴在液面下方的压强。穿过弯月面的压强差为P。一P,称为毛细压强Pe。
        图16.1毛细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弯月面及其附近液体质点受力平衡的结果。这些力当中最主要的是管的固体壁面与弯月面中水质点之间的附着力,以及弯月面中水质点与液体内部水质点之间的黏聚力。液体表面所有点调整至垂直于这些力的合力的位置。对于毛细管,其结果是弯月面沿管壁往上延伸,内部黏聚力实际上将管中的水拉起。


        在某种程度上,部分饱和孔隙介质就像一系列毛细管的组合。由于介质中同时有空气和水,这两相必然在孔隙空间中的气-水界面相遇。每个这样的接触均与图16.1中毛细管的弯月面相似。这意味着如图16.2(a)所示,在给定的孔隙中弯月面沿孔隙壁向外扩展,拉离并凸向它约束的”水滴”或单元。这进一步暗示在孔隙介质中水滴或积聚水体的压强低于气相压强。在正常情况下﹐包气带的气相压强等于大气压,取零值;根据这一惯例,孔隙水的压强为负值。实际上,液体与固体的附着力再加上液体内部的黏聚力,会对内部水分子施加向外的拉力,并降低孔隙水压强。如果水被分散为很小的部分或水滴,各自占据一个孔隙或孔隙中的小部分,弯月面的面积与液体体积之比就很大,所有的水会受到极大的向外拉力的作用。这样每个水滴中的压强必然很低,也就是说,达到最小值。另一方面,如果如图16.2(b)所示,水在邻近区域形成较大的聚积体,弯月面的面积与液体体积之比较低,弯月面上的力对液体影响减弱。因此聚积水体内部压强必然高于(负值减小)图16.2(a)中水滴中的压强。这些原则意味着在包气带中从一点到另一点压强必然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压强从气体占据点处为零,到图16.2(b)所示的聚积水体中适中的负值,到孔隙尺度的水滴中达到更大的负值。

        我们把饱和度Sw定义为孔隙空间中含水孔隙的分数;作为对照,把体积水分含量θw定义为总含水孔隙介质的分数,因而有0.。=S.0,其中0与前面的意义一样,为孔隙度。作为一个点函数,饱和度实际上只能取两个值:当研究点上有水时,取1;当研究点上是气体时,取0。但是实际上,微观点上的压强及饱和度均不可获知;也无法根据这一概念进行野外尺度的计算。取而代之,在处理部分饱和流时通常将这两项表示为某给定点附近的平均值。有了这样的定义,随着孔隙介质中饱和度增大,人们可以想象水的分布会从图16.2(a)逐步过渡到图16.2(b)的形式;换句话说,人们可以想象孔隙结构中典型聚积水体的大小会逐步增加。反过来说这意味着当饱和度增大时,水相中毛细力的影响应该减小,压强变为较小的负数。
实际上,在所有孔隙介质中压强-饱和度关系虽然复杂,但是随着饱和度增大,观测压强会增大到较小的负值。图16.3为典型的饱和度-压强曲线,称为孔隙介质的特征曲线;该图显示,压强测定时受饱和度是增加或是减小的影响,压强-饱和度关系有不同的表现。然而,两种情况下均显示饱和度降低意味着压强更低(负值更大),反之亦然。在均匀孔隙介质中如果某处有饱和度梯度﹐也会出现压强梯度﹐并会影响水分运动。实际上在均匀孔隙介质中,毛细力的作用是将水从较湿处吸往较干处。这种作用与重力作用一起构成部分饱和流的主要驱动力。

        饱和度(或水分含量)和压强的关系是现有研究包气带水流方法的基础。其困难不仅涉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如湿度增加和减少的差异,而且还涉及其经验性与高度非线性,从一个地质单元到另一个地质单元会发生变化,很多时候在一个给定地质单元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进行部分饱和流计算尚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工作。
        孔隙介质一旦饱水,仅在重力或很高的负压作用下,水是不会完全被排干的。如图16.3所示,在曲线的”排水”分支上,当饱和度低于某值时,饱和度即使减小无限小的量也需要极大的压降。在石油工业界把这种现象开始时对应的饱和度称为”不可削减的饱和度”。在地下水水文学中通常指仅由重力排水能达到的饱和度;并用”单位持水度”表示该饱和度对应的体积含水量。单位持水度等于不可削减饱和度乘以水分含量,其中不可削减饱和度的值可由饱和度与压强的关系图得出。

16.3 不完全饱和状态下的水流方程
 

        部分饱和流达西定律的形式与饱和状态下的相同;然而,部分饱和状态的表达形式复杂,因为此时的压强以及渗透率(或渗透系数)均受饱和度(或水分含量)的影响。图16.2( a)和图16.2(b)揭示了这种依赖关系的物理机制。在低饱和度时,如图16.2(a)所示,水趋向于以分散的,不连续的水滴或形态出现。在这些情况下,介质中水以液相形式运动,要求有足够大的压强梯度来克服分散水滴中阻止运动的毛细力。随着平均饱和度增大,达到图16.2(b)的情景时,水聚积或脉化形成相对较高的局部饱和度。这种形态的水不需要克服很大的毛细力就能运动;水沿着边界运动,其阻力一般小于图16.2(a)中孤立水滴的阻力。此外,水若垂直向下运动,饱和脉状水的垂直高度越大,对抗下边界毛细力的重力就越大;如果周期性地从上部对脉状水进行补给,就会克服毛细力而发生突然的向下运动。实际上,不论运动是否是垂直向下的,图16.2(b)所示的这种积聚的或脉状的水都会成为大部分水分的局部途径或通道。整体饱和度逐渐增大意味着单位体积介质中这类局部饱和积聚水或脉状水数量增加,相应地减少了维持水流流过该系统所需要的功。这反过来表明宏观介质体积内的渗透率或渗透系数一般来说必然会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及减小而减小。
        饱和度及其作用引起渗透性的变化,通过饱和度和压强的关系,渗透率和渗透系数也可以写成压强的函数。等同地,它们可以处理为压强水头y=P/pg 的函数。由于在压强-饱和度关系中有湿-干的滞后现象(图16.3),滞后现象也出现在渗透率被处理为压强或压强水头的函数之中。与此对照,渗透率-饱和度的关系图相对来说不受滞后现象的影响,常常可以近似为单值函数。图16.4是一个典型的渗透性与饱和度的关系图。渗透率的最大值是饱和值或含水层处于饱和或单相状态下对介质试验测定的值。

        在曲线下方的末端处,饱和度到达不可削减值时渗透率趋近于零,反映了当水受到很强的毛细作用力呈孤立隔离的水滴状时,保持持续运动的困难。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定义为给定饱和度的渗透率与完全饱和(固有)时的渗透率之比,常常用于分析部分饱和水流。相对渗透率的值在图16.4中用右侧纵轴表示。渗透率与饱和度的关系(以及渗透率与压强或压强水头的关系)是经验关系,从理论上讲对于一种给定的介质应通过实验确定。
将渗透率和压强表达为饱和度的函数,部分饱和水流的达西定律可写为:

        其中k(S.)项为固有渗透率,是饱和度的函数;P(SL)项为压强,也是饱和度的函数;z轴垂直,渗透率的主轴方向与坐标方向一致。达西流量的分量—qr4y ,q。——与完全饱和流的含义一样,也就是说,它们表示孔隙介质中与所考虑方向正交的断面上每单位总面积上的体积流量。把渗透率表示为压强的函数,或者把渗透系数表示为水头的函数,达西定律的形式如下:

        其中,与前面章节一样,K,=k.pg /u,类似地可以写出y与z方向上的公式。(16.1)式和(16.2)式与第2章的公式形式相同,不同的是把渗透率用压强的函数表示,渗透系数用压强水头的函数表示。
压强水头与水力水头或简单地说与水头h的关系给定为h=十z。完全饱和水流的必值总是正值,而部分饱和水流的p值总是负值。在潜水面上(=0。用压强水头梯度表示,(16.2)式可以写为:

        部分饱和条件下水流方程的推导过程与完全饱和条件下相似。按照附录A中A.2的步骤,我们得到部分饱和水流的质量守恒方程:

        其中0为体积水分含量,而不再是饱和水流情况下的孔隙度。把(16.2)式的方程组代入(16.4)式,并假定忽略密度上的差别,得到部分饱和条件下的水流方程:

        (16.5)式有两个未知量—水力水头h,水分含量0.;为得到仅用水头表示的方程,把水分含量的时间导数重写为压强水头的时间导数:

        称为水的容量函数(Jury 等,1991)或单位水分容量(Lappala等,1987)。C定义为土壤特征曲线0.。()的斜率。压强水头的时间导数近似等于水头的时间导数,也就是,oh/at~a/t。因此,把(16.6)式代入(16.5)式,再添上汇/源项,用水头表示的部分饱和水流方程为:

        (16.7)式和(16.8)式是知名的多维Richards方程式。
        与完全饱和水流方程的情形一样,部分饱和水流方程可以用常规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元法求解。然而,由于部分饱和水流方程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其数值求解更具挑战性。

  • 5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