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阅读了《便携式设备的电池电源管理》和《大规模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这两本书,都是比较容易入门的BMS书籍,书中作者做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我摘抄了一些部分;同时结合我个人的项目经验及一些理解,整理成这篇文章。本文旨在抛开深奥的模型建立、复杂的算法和繁琐的设计验证过程,从理论层面设计简单的电池管理系统,让我这种菜鸟也能掌握设计BMS的要点。
想要理解并设计BMS,我个人认为,不能一上来就去搞那些复杂的算法,像是最小二乘算法,卡尔曼滤波、模糊控制、BP神经网络。而是要了解电池的内在联系,了解单纯由电芯组成的电池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要想做好这个BMS,需要什么样的硬件支持,需要用到什么样的算法,为什么这个算法应用在这里更合适。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并精通。
1. 我们希望把电池当做什么来对待?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在设计用电池供电的设备时,希望将电池当做恒压源来对待,以简化电路分析和设计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可以设定到特定电压然后忘掉它的电源。

但很可惜,世上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为了设备的便携性而装上电池,就同样需要考虑电池的不便性。电池就像是一个具有有限资源的便携式化工厂。由于其化学性质,电池对施加的负载有着复杂的电压响应,这有时会影响设备性能,并且电池的运行时间受限于系统中的负载类型。这种响应还强烈依赖于温度和电池的年龄。
所以,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电池的内阻、电压变化、温度、SOC、各电芯电压差异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2.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BMS?
为了电池的性能、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需要设计一个BMS电池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非常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但有几个核心点是必须要确保的。也即:监测、保护和控制。

关于锂离子电池的危险性,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我们重点要了解,BMS需要去监测什么数据,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保护,如何通过软硬件去做控制。

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安全运行区域由电流、温度和电压这三个关键因素共同确定的。这三个参数对于电池的性能、寿命以及安全性都至关重要。
电流:
放电电流:过大的放电电流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因此,电池需要在规定的放电电流范围内运行。
充电电流:同样,充电电流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大的充电电流不仅会导致电池发热,还可能造成电池内部结构的损坏,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
温度:
工作温度范围:锂离子电池有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在这个范围内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保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池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内阻等性能参数。
过温保护:为了防止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引发安全问题,BMS(电池管理系统)通常会设置过温保护机制。当电池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会采取相应措施(如降低充电/放电电流、启动散热系统等)来降低电池温度。
电压:
放电电压范围:电池的放电电压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电池过放。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活性物质结构破坏,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性能。
充电电压限制:同样,充电电压也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充电电压可能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气体、电解液分解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锂离子单体电池的安全运行,需要严格控制其电流、温度和电压这三个参数。通过合理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这些参数的精确监测和调节,从而确保电池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