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转化

大肠杆菌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手段。

一、转化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质粒等DNA分子可通过细菌接合作用转移到新的宿主内。然而,在人工构建的质粒载体中,一般缺乏此种转移所必需的mob基因,因此不能自行完成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的接合转移。为了将质粒载体转移进受体细菌,需要诱导受体细菌产生一种短暂的感受态以摄取外源DNA。

二、转化步骤

  1. 制备感受态细胞

    • 挑选合适的菌种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常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因为此时细胞代谢活跃,细胞膜的通透性也相对较高,有利于外源DNA的进入。
    • 使用化学试剂(如氯化钙CaCl₂)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其形成感受态。这些试剂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让细胞更容易接纳外源DNA。
    • 注意事项:操作过程需要在冰浴低温下进行,防止感受态细胞受杂菌污染。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培养基和试剂要保证纯度,避免杂质影响转化率。在制备感受态细胞过程中,离心管不要摇动,防止细胞破裂。
  2. DNA转化

    • 将目的DNA分子与致敏缓冲液混合,加入到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转化。
    • 在42℃下短暂热处理(如90秒),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为DNA分子提供进入细胞的通道。
    • 注意事项:热处理时间很关键,转移速度要快,且温度要准确。同时注意热处理过程中离心管不要摇动。
  3. 复苏培养

    • 热处理后,迅速将混合液转移到冰上冷却。
    • 加入适量的培养液(如2YT培养液),在适宜温度(如37℃)下慢速摇床培养一段时间(如1小时),使细胞恢复生长状态。
  4. 筛选与鉴定

    • 将复苏培养后的菌液涂布到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平板培养基上。
    •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如12~16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 通过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初步筛选转化成功的细胞。
    • 进一步可通过PCR、酶切等方法鉴定外源DNA是否成功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

三、常用方法

除了上述传统的氯化钙法外,还有电穿孔法、噬菌体感染法等其他方法可用于大肠杆菌的转化。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时需根据实验需求、细胞类型及DNA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如离心管、tip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他试剂、DNA酶或杂DNA所污染。
  2.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DNA(cccDNA),且其浓度和外源DNA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转化效率成正比,但过多或过大的DNA量会降低转化效率。
  3. 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低温条件,以防止细胞破裂和DNA降解。

大肠杆菌转化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可以高效地将外源DNA导入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并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

内容概要:《机器人综合基础实践教程》(入门篇、提高篇)涵盖了机器人基础构建、编程控制、传感器应用等多个方面。教程从机械零件简介入手,逐步介绍主控板和编程环境的配置,随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引导读者动手实践,包括驱动轮模块、双轮万向车、红外启动小车、带传动模块、履带机器人、红绿灯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基本原理,还涉及高级应用如蓝牙电子温度计、语音识别、双轮小车平衡、蓝牙排爆机器人和WiFi视频排爆等。教程旨在培养读者的空间构型能力、编程技巧和综合调试能力,为机器人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和技术兴趣的学生、教师及爱好者,特别是对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和中级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基本原理,掌握机械零件组装和编程控制;②通过实际操作,提升编程和调试技能;③为机器人竞赛、项目开发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教程不仅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代码示例,还配有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光盘课件,确保学习者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此外,教程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通过动手实验加深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