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世界能源局势的持续紧张。新能源发展是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努力的方向。其中,太阳能由于具有清洁、来源丰富等优点而备受重视。逆变器是光伏并网的核心,如何有效地降低系统对电网的负荷,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控制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具体的实验是这样的:
为了使光伏电池的输出性能能更好地匹配光伏系统的控制部件,并使其输出功率得到较好的发挥。本文从理论上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建模。本项目拟以 EMG系列单晶光伏电池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建模,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原理,详细地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在比较了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流量增量的跟踪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点跟踪跟踪算法,构建多点跟踪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标准试验工况下的光功率跟踪曲线、光强从1000 W/m2到900 W/m2的输出功率跟踪曲线和25-50℃的功率跟踪曲线进行模拟,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目 录
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是一种单机式、独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构成、工作机理和输出特征,基于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构建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模拟,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搭建其工作特性曲线。
(2)详细阐述了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方法,并建立了分别对电导增量法、扰动观察法、恒定电压法的工作流程图,建立其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模拟模型。
(3) 对主电路进行了拓扑设计,并对开关器件、二极管、输出电容电阻各元件进行了选择。在此基础上,利用 Boost变流器实现了系统的最大功耗跟踪。
(4)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搭建每种MPPT算法的控制模型,其中,对标准试验工况(光照1000 W/m2、温度25℃)下的光功率跟踪曲线、输出电压、电流曲线进行分析,紧接着,改变光伏电池的所处环境即光强从1000 W/m2到800 W/m2的输出功率跟踪曲线和25-45℃的功率跟踪曲线进行模拟,验证以上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4]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
系统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