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源流新考

杨姓源流新考
作为杨姓的后人起码要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曾记得二十年前我在陕北做文化考察时与我的七爷爷杨培生通过一次电话。对于杨氏家族的传奇人物培生先生早有耳闻:早年北大毕业后参加革命,榆林地委第一任地委书记、陕西高级法院院长。这位八旬老人用浓重的府谷话告诉我:你的杨姓源流考已阅。这是目前我所知道有关杨姓源流考十几个版本中考据准确文字流畅可信程度高的一个版本。但是有些史实还有待于研究探讨。对于培生先生的嘱托!我铭记于心,不敢不忠不孝常夜不能寐!

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积累完成了杨姓源流新考。我想:如果培生先生地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有关姞姓杨国的任何记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一对铜壶,由于这对铜壶在壶盖和口部内壁均铸刻着相同的铭文:“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所以学界称之为杨姞壶。根据铭中妇女称谓的礼制分析,杨是晋穆侯夫人指其出嫁前所在国的国名,姞是指其出嫁前所在国的国姓,因此这对铜壶一般认为是姞姓杨国一贵族女子嫁到晋国用以陪嫁的媵器,或者是杨国女子嫁到晋国以后自做之器,目的是纪念生养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在以往的历史文献中《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只有姬姓杨国而根本不存在姞姓杨国之说。有关姬姓杨国的来龙去脉,《汉书·地理志》《钜宋广韵》和清光绪版《山西通志》都有记载,说杨国始封君杨侯是周宣王之子尚父,于幽王时封于今山西洪洞。如清光绪版《山西通志》:“杨侯,周宣王子,幽王封之,今晋之洪洞南十八里有故杨城,《地道记》杨侯国。”周人是姬姓,所以这里说的杨国自然就是姬姓杨国了。然而杨姞壶乃宣王晚期器物,杨姞系晋穆侯夫人,比周幽王始封之姬杨要早个二三十年。考古所见金文也确证姬姓杨国始封君是周宣王之子尚父。但是在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镌刻有280多字铭文的鼎的铭文中,揭开了史书中从未记载姞姓杨国之迷。铭文这样写到:余肇建长父侯于杨,余令汝奠长父,休。汝克奠于厥师。汝唯克型乃先祖考,□(缺字,下同)猃狁出捷于井阿、于历岩,汝不艮戎,汝□长父,以追搏戎,乃即宕伐于弓谷,汝执讯获聝,俘器、车马。汝敏于戎工,弗逆。这段话的意思是:周宣王赏赐“逑”时对他说的话,大意是说,我把儿子长父封到杨地为侯,现命令你予以辅佐,让长父在杨这个地方安定下来。你发扬了你的祖先一贯与猃狁战斗的精神,与他们交战,追击他们到井阿、历岩、弓谷等地,斩获颇多。你对军事很精通。不要违背我的旨令。这段铭文姬姓杨国立国情况水落石出:周宣王将其子尚父封到洪洞一带建立杨国,是为第一代杨侯。尚父去世后,周幽王可能封了尚父子为第二代杨侯。

姬姓杨国搞清楚了,那姞姓杨国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需要从晋穆侯说起。公元前786年后是周宣王所封的姬姓杨国。而在之前的西周早中期,是姞姓杨国所在地。姞姓杨国应该是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兴灭国,继绝世”(《论语·尧曰》)这一指导思想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穆侯继位时间是公元前811年。在位27年,死于前785年。而姬姓杨国立国在公元前786年左右,这也就是说,晋穆侯的夫人杨姞是来自姬姓杨国立国前的姞姓杨国。此时姞姓杨国周边的玁狁势力异常强大,戎狄杂居是彼时常态现象。《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对于偏居一隅、只有弹丸之地的杨国来说,随时都面临着被玁狁灭亡的危险。事实上,几十年后周幽王就是死在了玁狁的一支势力——犬戎的屠刀之下,西周也由此过渡到东周。从这个意义上说,姞姓杨国最有可能就是亡在了玁狁的手里。姞姓杨国覆亡周宣王派自己的儿子尚父到姞姓杨国所在地沿袭杨国的国名,封他为杨侯,重新建立了杨国。春秋早期杨国被同门同宗的晋献公吞并,封其庶兄公子伯侨的孙子姬突为采邑(食邑),姬突后人以采邑即封地杨国之杨为姓,这就是后世的羊舌、羊、杨等姓氏的来源所在。

  • 5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