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发布2024年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LLM即将步入成熟期,复合式AI是中国企业最务实的选择

近日,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Ben Yan)就2024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接受媒体采访,采访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Gartner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未来两到五年,大量具有颠覆性或较高影响力的创新技术可能会实现主流采用。其中AI相关的创新包括复合型AI、决策智能、国产AI芯⽚、LLM和多模态GenAI。

毋庸置疑,生成式AI、大模型一定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点技术。由此,也带动了AI芯片、多模态GenAI、决策智能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发展。近期,Gartner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未来两到五年,大量具有颠覆性或较高影响力的创新技术可能会实现主流采用。其中AI相关的创新包括复合型AI、决策智能、国产AI芯⽚、LLM和多模态GenAI。

据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介绍,Gartner Hype 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有两部分共同组成:一是粗粒度曲线,代表用户最关注的技术热点;二是细粒度曲线,代表着技术的成熟度,即这项创新技术已经真正能够落地到企业业务场景当中。闫斌强调,Gartner Hype Cycle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识别被过度炒作的创新,以及需要理解创新技术存在的局限性。

基于此,Gartner发布的2024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数据显示,到2027年,超过60%的企业机构将把AI素养纳入数据和分析战略,而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 5%。到2028年,50%构建于2023年之前的中国数据和分析平台,将因为与生态系统脱钩而过时。到2028年,30%的企业机构将把数据变现或数据⼊表纳入其数据战略。”

(图一、2024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

大语言模型步入生产成熟期还需要2-5年

大语言模型、特定领域GenAI模型、多模态GenAI和自主智能体这四项创新技术被Gartner认为是被企业给予厚望的四大创新技术。从Gartner Hype 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可以看到,大语言模型技术已经走过了期望肿胀期,正在向泡沫破裂低谷期迈进。特定领域GenAI模型、多模态GenAI和自主智能体这三项技术正处于爬坡阶段,未来将得到行业用户的重点关注,快速迈入期望肿胀期。

闫斌认为,过了峰值期的大语言模型,正在慢慢趋于冷静,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将慢慢产生更多的机会。他同时表示,虽然大模型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并且已经有了一些应用案例,但真正步入成熟期,Gartner标准判断是2-5年。

关于企业在选择大模型的考量因素,Gartner也给出了一些参考。闫斌认为,在选择大模型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模型的质量,还需要考虑它的速度,比如:每秒产生多数Token。另外,还要重点考虑大模型的延时。他表示,“OpenAI-O1模型的延迟达到了1分钟或者几十秒,在有些客户的业务应用中是不能允许的。因此,OpenAI-O1模型的质量虽好、但未必是客户的最好选择。”

除了质量、速度、延迟等因素之外,中国企业在选择大模型时还需要重点考虑价格、安全、本地化部署等多种因素。

复合型AI是中国企业最务实的选择

复合型AI是指组合利⽤(或融合)不同AI技术来提高学习效率、生成层次更丰富的知识表示。复合型AI提供了更丰富的AI抽象机制,并最终提供了⼀个能够以更有效⽅式解决更广泛业务问题的平台。

生成式AI也是AI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所有。怎么把所有的技术整合到一起,才是企业现在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更务实的做法。闫斌表示,找到一个硕大的模型,期望它能够 “大力出奇迹”地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那可能是OpenAI探索的方向,并不适用于普通企业。因此,从务实角度来看,我们还应该使用复合式AI这种技术。

复合型AI可为中国企业带来两⼤益处。第⼀,将AI的⼒量推广至无法访问大量历史或标签数据、但拥有大量⼈类专业知识的企业机构。第二,扩大AI应用的范围,提升此类应用的质量,这也意味着能够应对更多类型的推理挑战。根据所应用的具体技术,还可产生其他一系列益处,包括提高可解释性、韧性,以及支持增强智能。

“在复合式AI中,所有的AI模型们就像自己有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不同的模型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模型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生产出来的东西供消费者消费;有的模型扮演着老师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有的模型扮演着运动员的角色,它在场上根据进行一定的规则进行表演。” 闫斌表示,我们可以把复合式AI看成一个交响乐团,有指挥还有不同的乐器演奏家,由指挥家指导不同的乐器演奏家共同完成演出。因此,复合式AI就是各种大小模型的组合,共同协同工作,完成企业所需要的任务。

“未来一到两年,复合式AI一定会受到企业的重点关注。因为他们需要在合适的场景使用合适的技术。”采访最后,闫斌如是说。

那么,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热心肠的互联网老兵,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

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所有资料 ⚡️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 《LLM大模型入门+进阶学习资源包》,扫码获取~

篇幅有限,部分资料如下:

👉LLM大模型学习指南+路线汇总👈

💥大模型入门要点,扫盲必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要系统的学习大模型,那么学习路线是必不可少的,这份路线能帮助你快速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

路线图很大就不一一展示了 (文末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入门实战训练👈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国内企业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

💥两本《中国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集》 收录了近两年151个优秀的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制造等众多领域,无论是对于大模型技术的研究者,还是对于希望了解大模型技术在实际业务中如何应用的业内人士,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文末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itHub海量高星开源项目👈

💥收集整理了海量的开源项目,地址、代码、文档等等全都下载共享给大家一起学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LM大模型学习视频👈

💥观看零基础学习书籍和视频,看书籍和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文末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0份大模型行业报告(持续更新)👈

💥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获取方式: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LLM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