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WIFI&bluetooth模块电路设计

本文详细介绍了Wi-Fi和Bluetooth模块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常见芯片厂商以及AP6256集成模块的具体特性。重点讲述了电路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如时钟、接口选择、天线设计等,以及PCB布局和设计规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视频链接

WIFI & bluetooth模块电路设计01_哔哩哔哩_bilibili

WIFI & Bluetooth模块电路设计

1、WIFI & Bluetooth简介

1.1、WIFI简介

WiFi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系列协议标准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该通信协议于1996年由澳洲的研究机构CSIRO提出,WiFi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公认为是目前最为主流的WLAN技术标准。

1.1.1、WIFI发展史

随着最新的802.11 ax标准发布,新的WiFi标准名称也将定义为WiFi6,当前的802.11 ax是第六代WiFi标准,WiFi联盟将原来的 802.11 a/b/g/n/ac之后的ax标准定义为WiFi6,从而也可以将之前的802.11 a/b/g/n/ac依次追加为WiFi1/2/3/4/5。主要有2.4GHz和5.0GHz两个工作频段。

2.4GHz频段支持以下标准(802.11b/g/n/ax),5GHz频段支持以下标准(802.11 a/n/ac/ax),由此可见,802.11n/ax同时工作在2.4GHz和5GHz频段,所以这两个标准是兼容双频工作。

WiFi 版本

WiFi 标准

最高速率

工作频段

WiFi 0

(1997 年)

IEEE 802.11

2Mbps

2.4GHz

WiFi 1

(1999 年)

IEEE 802.11a

54Mbps

5GHz

WiFi 2

(1999 年)

IEEE 802.11b

11Mbps

2.4GHz

WiFi 3

(2003 年)

IEEE 802.11g

54Mbps

2.4GHz

WiFi 4

(2009 年)

IEEE 802.11n

600Mbps

2.4GhHz或5GHz

WiFi 5

(2014 年)

IEEE 802.11ac

1Gbps

5GHz

WiFi 6

(2019 年)

IEEE 802.11ax

11Gbps

2.4GHz或5GHz

WiFi 7

(2022年)

IEEE 802.11be

30Gbps

2.4GHz、5GHz、6GHz

2.4GHz(802.11b/g/n/ax),5GHz(802.11a/n/ac/ax)

1.1.2、WiFi硬件设备

WiFi模块属于高频性质的产品

一般以邮票孔或者2.54单排针的形式用于模组的贴片。

1.1.3、WIFI的2.4G和5G的区别

2.4G

5G

1.2、Bluetooth简介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和语音通信开放的全球规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固定和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环境的一种特殊的近距离无线技术连接。蓝牙使当前的一些便携移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能够不需要电缆就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

1.2.1、蓝牙原理

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1.2.2、蓝牙特点

1无需电缆

2蓝牙技术的工作频段全球通用

3蓝牙技术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强

4传输距离较短

5、蓝牙技术不仅有较高的传播质量与效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传播安全性特点

6通过跳频扩频技术进行传播

1.3、Wifi和Bluetooth的区别

2、WIFI&BT常用方案介绍

常见的WiFi芯片主要来自国外的博通、高通、Marvell和我国台湾MTK等厂商。

国内厂商的 WiFi 芯片原厂也有 MTK、南方硅谷、乐鑫等。

3、WIFI & BT集成模块AP6256(正基科技)

AP6256是正基科技推出的一款低成本,低功耗的模块,该模块具有Wi-Fi(2.4GHz和5GHz IEEE802.11a/b/g/n/ac)+蓝牙(BT5.0)功能,并通过了SRRC认证,带mesh。

集成模块为Wi-Fi提供SDIO接口,为蓝牙提供UART/PCM接口。

3.1、AP6256基本介绍

3.2、硬件总方案

3.3、引脚定义

3.3.1、电源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1、3、20、31、33、36

GND

P

Ground connections

9

VBAT

P

Main power voltage source input

22

VDDIO

P

I/O Voltage supply input

21

VIN_LDO_OUT

P

Internal Buck voltage generation pin

23

VIN_LDO

3.3.2、时钟管脚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10

XTAL_IN

I

Crystal input

11

XTAL_OUT

O

Crystal output

24

LPO

I

External Low Power Clock input (32.768KHz)

3.3.3、SDIO管脚(WiFi Interface)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14

SDIO_DATA_2

I/O

SDIO data line 2

15

SDIO_DATA_3

SDIO data line 3

16

SDIO_DATA_CMD

SDIO command line

17

SDIO_DATA_CLK

SDIO clock line

18

SDIO_DATA_0

SDIO data line 0

19

SDIO_DATA_1

SDIO data line 1

29

SDIO_VSEL

I

SDIO mode selection pin

1:1.8V(SDIO 3.0), 0:3.3V(SDIO 2.0)

3.3.4、UART & PCM ( BT Interface)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41

UART_RTS_N

O

Bluetooth UART interface

42

UART_TXD

O

43

UART_RXD

I

44

UART_CTS_N

I

25

PCM_OUT

O

PCM Data output

26

PCM_CLK

I/O

PCM clock

27

PCM_IN

I

PCM data input

28

PCM_SYNC

I/O

PCM sync signal

3.3.5、WIFI & BT控制管脚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6

BT_WAKE

I

HOST wake-up Bluetooth device

7

BT_HOST_WAKE

O

Bluetooth device to wake-up HOST

34

BT_REG_ON

I

Power up/down internal regulators used by BT section

2

WL_BT_ANT

I/O

RF I/O port(蓝牙和wifi的天线端口)

12

WL_REG_ON

I

Power up/down internal regulators used by WiFi section

13

WL_HOST_WAKE

O

WLAN to wake-up HOST

37

GPIO_6

I/O

GPIO configuration pin

38

GPIO_3

39

GPIO_5

40

GPIO_2

3.3.6、NC

Pin number

Pin name

I/O

Description

4、5、8、30、32、35

NC

Floating (Don’t connected to ground)

45、46、47

TP

-

Floating (Don’t connected to ground)

集合:44pin

Pin Description

数目(个)

电源和地

10

时钟

3

SDIO管脚(WIFI interface)

7

UART & PCM管脚(BT interface)

8

WIFI & BT 控制管脚

10

NC

6

4、WIFI&BT硬件设计要点(★)

4.1、时钟

4.2、SDIO接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

4.3、为什么WIFI接口一般用SDIO接口,很少用USB接口?

4.4、天线管脚和射频头之间串10pf电容

4.5、天线焊盘

5、WIFI&BT硬件实战(以AP6256为例)

6、WIFI & BT模块的PCB设计要点

6.1、模组布局规范

1、 模组天线放置区域须远离主控CPU及DDRAM等高速数字器件、电源布线、晶体时钟等强干扰区域;并且留有足够的禁空区;避免高频数字信号互相干扰;

2、模组布局区域包括底层,避免放置其它不相关器件及走线;

3、模组天线馈线回路区域包括底层及所有层,不要放置其它不相关器件及走线网络;

6.1、模组布线规范

天线馈线接口及天线座部分:

1.1、整个RF走线回路须做50欧阻抗,和模块同层走线;走线回路尽量成一条直线,不要出现分支、棱角和折直角(须大于90°以上大圆弧),线径宽度和器件焊盘宽度一致,走线回路越短越好;

1.2、整个天线馈线回路及管脚正下面邻层(L2层)掏空,对应第三层(L3)提供对应完整的地层,即用第三层做RF 走线地层;

1.3、两边包地到RF 线的距离要等距,两边要用间隔30MILS 以内地过孔对称连接地层,GND 过孔不要打在净空区,两边包地的安全间距不要太小,20MILS 左右;

1.4、RF 回路旁边远离电源和时钟等敏感走线;

1.5、RF 座子中间表层要挖空,挖到参考层;

模块天线部分应靠载板PCB四围放置,不允许放置于板中,且天线下方载板铣空,与天线平行的方向,不允许铺铜或走线。

7、其他

详细内容参考视频讲解

智能插座通俗的说是节约用电量的一种插座。部分智能能插座不但节电,还能保护电器,可透过Wifi、Bluetooth等方式与手持装置连结,主要功能为远端开关,语音操控等。 智能插座系统原理框图 硬件设计 智能插座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电源管理、计量模块、MCU控制、无线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电源管理:釆用AC/DC开关电源,将交流220转化成5V,为主板提供电源; 2、计量模块:检测负载电器的电压、电流、功率,采用单颗电能计量芯片检测,计量芯片对负载交流电压信号和负载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经内部DSP算法处理后,以脉冲方式输出功率值、电压有效值、和电流有效值; a)电流采样:负載电流流经锰铜电阻,因为锰铜电阻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所 不同的负载电流,锰铜电阻两端产生的压降不一样,计量芯片通过采集锰铜 电阻两端的压降值,实现电流信号的采样 b)电压采样:交流电零线信号经电阻分压后,输入到计量芯片的电压检测通道 过芯片内部集成的DsP算法实现电压信号的采样 3.MCU控制:智能插座的智能控制部分,釆集到电能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无线模块服务器联网,发送和接收服务器的数据和指令,一般采用低功耗的MCU,如TI的MSP430; 4、无线模块:有WIFI、Zigbee、ZWave几种主流通讯协议,由1颗无线通讯芯片和1颗ARM芯片构成,连接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5、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负载电器电源的接入和断开 WIFI 模块应用实物图解: 智能插座电源功能原理 电源电路有两路,一路是将交流220V 经AC-DC 转换成12V 电源,采用SY50103 芯片,可以提供1A 的电流,纹波控制在100mV 以内。开关电源的优势在于功率小、转换效益高,同时体积也小,适合放入较小体积的插座内。开关电源电路图如下图所示:继电器选用12V 10A 继电器,12V 继电器相比5V 继电器的成本要低一些。由于主控制器和电能计量IC 需提供5V 电源,而无线WIFI 模块采用是3.3V 电源供电,所以12V 电源出来之后,又分为两路,一路使用稳压芯片78L05,将电源降到5V,给MCU 和HLW8012 提供电源;另一路采用DC-DC 芯片,将12V 转为3.3V 给无线模块提供电源。 采样电路包括电流信号采样和电压信号采样两部分: 电压采样采集的是零线信号上的电压,由于电压信号较大,有效值是220V,需通过电阻网络降压的方式实现采样,通过串联6 个470K 的电阻和1 个1K 的电阻进行分压,然后接入计量芯片。 转载自唯样电子资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