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开关管的一些文章,分析的很好,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了此文,不对之处,欢迎进行交流。
常用的DCDC拓扑分为同步。
最开始的DCDC都是异步的,通过只需要控制一个mos开关管就可以了,后来发现二极管在轻载时损耗太大,并且电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二极管会出现断续,这样电路会产生一些噪声,同步整流大大的降低了损耗,同步整流电流可以朝两个方向移动,所有噪声不存在。但是价格也相对昂贵。
上面说的的不直观:数据对比:
肖特基二极管:开关电流为1A时,会产生0.5W左右的损耗;
mos管:完全导通时,Rdson大约在50mΩ,会产生0.05w的损耗,
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左右。
当然以上知识理想条件,实际上在使用同步整流时,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两个mos管同时打开,会出现毁灭性的损坏,因此,在同步设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
死区时间:mos管在切换的时候,需要时间,电阻通常时变换的,从很大到0,这样必然就有可能出现两个管子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的的风险。
保险起见,我们就将导通的时间错开,那这样又出现一个两者都关闭的状态,这样的一个时间就是死区时间。
产生了死区时间,就必须产生一个续流的问题,关于这个续流啊,一直都很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给电感提供一个放电的回路。如果没有这个回路,他就没法输出能量,解决续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时利用mos管的体二极管,一种时外加二极管(因为体二极管得压降比较高),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能明白,并不是说有二极管就是异步,得看电路得本质结构。
电源网有篇文章,专门分析同步整流SW前得波形。
明显看到有个下冲,这个下冲大概在0.7V左右,符合mos管体二极管得导通压降,所以产生得这个下冲。下冲得宽度,其实就是死区时间。分为上升沿死区时间,和下降沿死区时间。
另外这个时下冲,有时测试时也会出现尖峰,
下面来分析一些,这个尖峰时什么原因产生得。振荡尖峰产生的原因一般就是因为LC阻尼振荡 。所以一般时电感产生,时什么电感呢
上管导通之前,功率电感从下管的体二极管续流,下管的寄生电容C2电压为0。
在上管导通之后,其导通电阻只有几毫欧,因此C1相当于被短路。下管完全断开,但是上面有寄生电容C2。
在开关导通之后,SW从0V电压开始上升,那么C2在被充电,电源需要通过L1提供功率电感L3的续流以及对C2的充电。
L1的电流=功率电感L3的电流+C2的充电电流
随着SW节点的电压升高,一直到SW电压和Vin一样,这时候电压为什么不停止上升呢,直接达到稳态呢?
这是因为L1的电流=功率电感L3的电流+C2的充电电流,也就是说在SW电压达到Vin之前,L1的电流>功率电感电流。
在SW电压达到Vin时,如果电压不再上升,那么意味着C2不再被充电,即流过C2的 电流为0,那么L1的电流=功率电感电流。
而事实是L1的电流>功率电感电流。
所以在SW达到Vin电压之后,SW电压继续上升,会大于Vin,此时电感L1两端的电压反向,电流开始减小。
随着SW电压上升,那么C2继续被充电。
当L1的电流减小到和功率电感一样的时候。
因为L1的电流=功率电感L3的电流+C2的充电电流。那么意味着C2的充电电流为0,就不能通过L1接着对C2进行充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