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图是在核密度图的基础上加入箱型图和抖动散点图而形成的图形。云雨图主要由核密度图、箱线图和蜂群图组成。
上层的云形为核密度图,通过在每个数据点周围放置一个核函数(通常是高斯核函数),然后将所有核函数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平滑的曲线。这个曲线表示了数据的概率密度分布,而不是数据值本身。核密度图是一种用于估计数据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它通过在每个数据点周围放置一个核函数,然后将所有核函数叠加起来得到估计的概率密度曲线。核密度图在可视化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时很有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密度分布。
中间的箱线图,可以显示数据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和离群值。通过观察箱线图,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异常值情况。
下层的雨点为蜂群图,与抖动散点图类似,对散点添加沿x轴刻度两侧的分散效果,但其特别之处在于,点的分散效果不是随机的。蜂群图采用了一种逻辑,以确保所绘制的点彼此靠近且不会重叠,并能更好地呈现出点分布的局部密度信息,直观而不失优雅。蜂群图中数据的排布和多少,可利用参数散点间距来调整。
本期教程来学习一下如何使用Origin将普通的箱线图升级为高大上的云雨图。
1.打开Origin软件,导入数据,数据格式均为Y列;
2.选中所有的数据,点击绘图—统计图—半小提琴图;
3.绘制出来的图形雏形如下图所示,接着对其进行细节美化;
4.点击图,选择交换X-Y轴;
5.双击图形,在符号对话框下,修改图形,大小改为2,符号颜色改为按曲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6.在图案对话框下,将其宽度改为1.2,填充颜色改为自己喜欢的颜色;
7.在间距对话框下,符号偏移5%;
8.在数据对话框下,设定分格大小及点阵宽度,按需选择即可;
9.在分布对话框下,填充颜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10.接着对其坐标轴进行修改,双击纵坐标轴,修改坐标轴的范围,使图形全部出现在页面中;
11.接着对其进行其它细节美化,包括修改坐标轴标题,删除图例等,其最终效果图如图所示:
以上就是Origin绘制云雨图的整个步骤,大家有相应的需求按上述步骤即可绘制出来。还可以将普通的箱线图升级为云雨图哦,从而提高我们论文的档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