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毫米波雷达研发及产品成型的总体测试架构

说明

    任何产品在其研发过程都需要经过各类测试来验证参数并及时排查问题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产品最终做成后也需要通过各类测试(不管是来自国标或行业标准,还是来自甲方的要求)才能正式量产应用。总之,测试是一项系统性的很重要的工作。

 我在去年的9月份写了一篇关于车载毫米波雷达测试的博文: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性能标准与测试方法_墨@#≯的博客-CSDN博客,这篇博文当时是依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9月颁布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写的,当时自己的积累少,写得也很仓促,这篇博文的定位也不是很明确。但是该征求意见稿的分量很大,我后续与雷达产品相关的测试内容的博文撰写主要将依据该征求意见稿

    我是想要首先搭建一个有关毫米波雷达各类测试的框架,并逐步细化该框架之下的各部分内容本篇博文尝试做第一件事:搭建框架。

    本人现阶段对与毫米波雷达研发与产品相关的测试积累较少,后面我会随着积累的加深不定期丰富本博文的内容,也欢迎各位有经验的读者评论补充,我们一起维护。

Blog

20230428 博文第一次撰写

目录

说明

目录

一、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测试综述

二、开发过程中的测试

三、样机成型后测试

四、总结

五、参考资料


一、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测试综述

    如前所述,任何产品在其研发过程都需要经过各类测试来验证参数并及时排查问题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产品最终做成后也需要通过各类测试(不管是来自国标或行业标准,还是来自甲方的要求)才能正式量产应用。

    车载毫米波雷达作为汽车的核心传感器之一,担当着感知环境信息、提供预警信息,以使能辅助/自动驾驶的任务。作为一款核心的车规级的零部件产品,对它的测试要求更加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事实上车载毫米波雷达Tier1厂家至少在雷达的性能(比如:测距测速测角)上,主要还是对下游商家(需求方)负责。前文提及的《车载毫米波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目前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但即便有各类国家标准(比如产品的EMC、各类ADAS功能应用),一般来说,下游集成商或者车企(OEM)对雷达的要求也要高于国标(你不高于有人高于,你说单从产品性能的角度来看,甲方选你还是选别人?这也是内卷的由来..),国标很大程度上只是设定下限,统一发展方向。此外,至少截至目前,国内并没有第三方的给车载雷达做车规认证的机构

    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是:我们对雷达的测试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测试本身的要求,以及对测试结果的要求。对测试本身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测试环境(平台)的要求、测试流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对测试结果的要求是指比如雷达产品测出来的性能和功能等应该要满足何种需求(但做测试的并不需要对测试结果的优劣负责,做测试是要把产品真实的性能参数测出来,做测试是对测试流程和方法负责。)

    本篇博文不涉及测试要求、测试方法/细则,主要梳理一下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及样机制作完成后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测试

二、开发过程中的测试

1、SIL(softerware in-the-loop)软件在环测试。用以仿真和验证雷达整个信号和数据处理的流程(从ADC数据一直到点云),这部分的工作是脱离电路板的,可以在电脑端基于Matlab等软件实现。

2、HIL(hardware in-the-loop)硬件在环测试。此时电路板制作完成了,对板子写入仿真或者路测得到的数据,灌入到雷达的数据处理或者功能模块中对电路板进行测试。

3、天线的测试:基于系统工程师给天线分配的需求指标设计完天线后,一般需单独制作天线测试板来实测天线的各项参数:比如天线方向图、带宽、隔离度(S21)、反射系数(S11)、交叉极化、辐射效率等。

三、样机成型后测试

或者说至少是板子制作完成之后的测试

1、射频测试:峰值功率、平均功率、带外杂散等。

2、目标检测性能测试:基于雷达模拟器测量雷达的各项目标检测性能指标:如测距、测速、测角的范围、精度、分辨率;雷达的水平、俯仰向威力图;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在有人为设定的干扰源下的检出概率、虚警率)等。

3、MIL(model in-the-loop)模型在环测试:该测试主要用以测试验证雷达的ADAS功能。这部分的工作可以结合场景仿真平台+雷达目标模拟器实现:场景仿真平台把目标信息给到雷达目标模拟器,雷达模拟器输出目标信息给待测雷达,待测雷达基于检测结果做出ADAS功能警示。

4、产品的DV试验:(或者说车规环境试验),包括环境试验(高低温、机械冲击、防水防尘、老化、化学负荷等)、电性能、EMC等测试。

5、实车测试:分场地测试和路试,场地测试是指人为制作一些典型的测试场景,路试则是直接去路上跑。用以验证雷达在实际环境中,且有遮挡物(车的保险杆)情况下的检测性能(虚警率、漏警率)、以及雷达的ADAS报警功能。其实这部分的工作用MIL也可以完成:场地测试的工况不够丰富,且存在测试重复性差、可控性差、灵活性差和成本高等缺点,高里程的道路测试能有效触发系统功能的场景概率很低,因而测试成本高而且测试效率非常低。采用MIL的仿真测试手段,将海量基数的测试场景通过软件和硬件加速测试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能够为高级别驾驶辅助系统的感知、决策算法的快速迭代提供技术支撑。

四、总结

    本博文试图搭建一个有关毫米波雷达各类测试的框架,并从开发过程和样机成型后两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从博文的以上内容来看,测试的内容并不是很多… 但事实上每个大类下的细则和规范有很多,后面我将基于阶段性的理解把前述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写博文进行展开说明,也期待读者的反馈。

五、参考资料

  • 3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墨@#≯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