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拼命努力工作两年,天天熬夜加班,却最终惨遭裁员的故事。尽管大环境确实恶劣,裁员已成常态,但对我们个人而言,如何从公司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才是关键。和公司别谈感情,谈感情我们就不会面临裁员了。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初入大厂:忐忑与激动
2022年,我终于进入了一家大厂,感觉自己仿佛被上天眷顾。试问哪个程序员不以进入大厂为傲?朋友们都对我羡慕不已,毕竟我只是一个双非本科生,能走到这一步实属幸运。团队里的同事都是名校硕士起步,只有我一个双非本科,这让我倍感珍惜。为了感谢老板给我的机会,我决定加倍努力。
初入公司,我接触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不断努力。除了领导交代的任务,我每天都抽时间加班学习,补充基础知识并不断思考能给团队带来什么贡献,在领导面前尽力表现自己,希望能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我坚守着三个原则:
- 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 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点,为整个项目组或产品做出贡献。
- 在工作中寻找创新点,争取申请专利。
虽然进入大厂的喜悦感满满,但每天的加班和每周两次的PPT汇报让我身心俱疲。只得慢慢熬着。
风云突变:变革的寒意
工作一年多后,周围不断传来大环境不好的消息,各大厂都在裁员,大家都在喊着降本增效。然而,我们的项目组似乎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是新投资的项目,去年还在疯狂招人。公司总裁还在年会期间明确表示没有裁员计划,这让我们天真地以为公司是个稳定的港湾。
2023年7月,我们整个项目组被大规模抽调到事业部,美其名曰“新产品已经孵化三年,应该进入事业部拼杀了”。换句话说,产品得卖钱了。公司还给出了“卖一单抵其他产品三单”的奖励。当时的我依然天真地认为这是公司对我们产品的认可和继续投资。但随后的变化让我心生疑虑:大领导被换,研发部门的领导和几个同事被裁,项目经理也走了。我开始感到不安,但又自欺欺人地认为裁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晴天霹雳:裁员潮来袭
2023年12月,裁员潮悄然袭来。我们的项目组首当其冲,第一波就裁掉了好几十人。虽然我幸运地躲过了这次裁员,但内心却无法平静,每天都如履薄冰。到了2024年1月,第二波裁员又开始了,不幸的是,这次名单上有了我的名字。当老板通知我时,我心里顿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老板让我自行选择离开的时间,最迟月底,只给n+1的补偿,随后HR联系我,商谈具体的离职手续。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不断反问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还能找到如此好的工作吗?我为公司付出了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最终却逃不过被裁的命运。既然留不下来了,我决定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赔偿。
与其他两位同事商量后,我们决定团结起来,共同抗争,目标是n+2+年终奖。听说公司三月要清场,我们计划至少拖到那时再走。虽然心里没底,但有同事的律师妻子出谋划策,我们也坚持按时打卡上班,绝不轻易妥协。因为HR和我不在同一地点办公,只能通过电话沟通,这给了我操作的空间。每次沟通我都会录音,并明确表示对n+1的赔偿方案不满。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每天按时打卡、录视频等,和公司展开了拉锯战。讨论的核心始终围绕这两点:
- 我入职前放弃了近2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是一项巨大的牺牲。
- 去年被裁的同事得到了n+2加年终奖,我们至少要求得到同等对待。
最终,到了3月,公司通知整个部门都将被裁员,并提出了一个月的“快签费”方案,要求我们在3天内签字离职。考虑到整个项目组的人都已经走了,若我们三人继续坚持,很可能会遭到HR的各种刁难,于是我们决定见好就收,接受这个方案。这样一来,我们比其他同事多拿了三个月的工资,也算是为这段艰难的经历画上了一个稍显安慰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