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机选择步骤:
目标物尺码=预估实际视场*0.75
根据精度算出分辨率,预计出的实际视场/项目要求精度=相机的分辨率。
根据相机分辨率大小,选择合适的相机,如果分别率一样的情况下,选择靶元尺码大的型号。
这样,我们就选择出合适的相机了。
2.镜头的选择步骤:
焦距 = 工作距离 * 靶元尺码 / 预估视场
按照这个公式,先预估出合适的接近的焦距,选择后焦距后,根据上面的公司反推出准确的工作距离。
以上就是选择相机和镜头的步骤。
下面以实际的例子实践一下:
检测需求:
测量物体长和宽 300mm×220mm
被测物的精度:0.1mm
开始选型
1、 由于边缘像素由黑到白有一个过渡的区间,这个受到打光的影响,数量一般从2-6个都有可能;
2、 以精度0.2作为一个像素的精度标准;
在找像素值为255的点时(由于过渡区的影响),不可以准确找到这个黑点,故需要将每个像素继续划分(0.5mm)。这样就可以更精确的查找到黑色的像素点。故需要检测的精度要求为: 0.2/ 2 = 0.1mm
3、 由于图像畸变过大,故图像应该占相机感光器的靶面70~80%为最佳的选择
这里选择75%来计算;
则相机视野范围为(取短边计算,若短边满足精度要求,则长边肯定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短边:H × 75% = 220 H = 293.3mm
长边:W × 75% = 300 W = 400mm
4、 根据精度检测要求:
W方向的像素为: PW= 400/0.1 = 4000 (pix)
H方向的像素为: PH = 293.3 /0.1 = 2933 (pix)
5、 上网查找相机,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小靶面尺寸的相机,例如海康的相机如下:
1)IMX226 4000× 3036 1/3”
6、 则相机的像素为:
P = PW×PH = 4000 × 2933 = 1173万==1200万
开始选择相机:
4000× 3036 ------1200万 这里选1200万
7、 计算镜头的焦距
f = S*WD/FOV
其中:S: 芯片尺寸,WD:工作距离,FOV:视野范围
这里选择靶面的尺寸:1/1.7” 1”的靶面尺寸为:12.8mm × 9.6mm
芯片长边:β = 12.8 × 1/2 = 6.4mm
芯片短边:β = 9.6 × 1/2 =4.8mm
步骤3计算视野范围FOV:
短边:H × 75% = 220 H = 293.3mm
长边:W × 75% = 300 W = 400mm
8、 计算焦距
镜头焦距的种类:3.5 5 8 12 16 25 35 50 75
1)无工作距离要求:
暂定工作距离500mm (芯片尺寸与视野都取短边计算,短边满足,长边肯定满足)
f = 300*4.8/293.3
f = 8.2mm
与 f8.2 最接近是 f12
选取f12,反向计算工作距离 12 = WD*4.8/293.3
WD=733.2mm
2)满足工作距离来选择焦距,暂定客户要求工作距离小于400mm:
WD = 400 mm
f = 200*4.8/293.3
f =6.5 选择焦距 f5
计算WD
5 = WD*4.8/293.3 WD= 305.5
小于400,满足要求
9、 总结
综上计算,具体选型如下
4000× 3036 ------1200万 1/1.7
工作距离533.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