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三个误区,您了解多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误区一:为了“赚吆喝”上智能制造项目

企业在还不了解智能制造是什么,也没有仔细评估如何进行智能化升级转型的情况下,就开始向政府申报智能制造项目,结果等政府专项支持资金拨下来了,被迫匆匆忙忙上项目,最终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误区二:将自动化或者信息化建设等同于智能制造

由于中国企业现状普遍是工业2.0水平,部分企业还处于工业1.0阶段,少数企业达到了工业3.0,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普及率还非常低。因此在智能制造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认为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或者工厂信息化建设就是智能制造。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但是不能够以偏概全,否则将失去发展的机会。

误区三:基础不好却直接实战智能制造

这个是企业实战智能制造最常犯的错误,实施智能制造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基础条件,一个是硬条件,另一个是软条件。

硬条件是指公司的设备需要具备信息化联网条件,而且要稳定。纵观国内很多制造企业设备水平,恐怕离智能制造之路比较远。但是随着智能传感器、控制器、仪表仪器的发展和成本下,设备的硬性制约会越来越小。即使现在不具备信息化联网条件,通过简单的改造,加装一些小的智能硬件,也可以解决设备信息化联网的硬性制约问题。设备不仅要具备信息化联网的条件,而且还需要稳定,这是更高的标准。设备稳定也是智能制造“黑灯工厂”的前提条件之一,以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贝斯特为例,该公司正在努力打造24小时无人看护的“黑灯工厂”。

软条件是指公司需要有好的管理基础。“不能在管理不好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不能在落后的产品上搞智能化”,这是贝斯特实战智能制造的经验总结。好的管理基础是成功实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若一家公司没有好的管理基础,那么实施了信息化就会屏蔽公司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信息化就会是一个低效率的信息化,或者说一个“带着肿瘤的信息化”,不可能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国内很多民营企业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导致公司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是节节攀升,归根结底,原因就在于管理基础不好!

那么企业在实践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脚踏实地,不陷入误区,少走弯路呢?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须把握以下**“24字原则”:基于现状,紧盯目标;系统规划,逐步实施;人才培养,升级转型。**

“基于现状,紧盯目标”是指在实践智能制造项目前,一定要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和评估,另外也要设定智能制造要实现的目标。现状评估可以识别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目标设定可以让公司少走弯路。

“系统规划,逐步实施”是指在实践智能制造项目前要先进行系统构架规划,再将其转换成项目路线图。合理清晰的系统构架规划能够将目标和现状联系起来,是项目成功的保证,并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实现项目目标。逐步实施是结合企业的人财物现状,合理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任何一个好的方案都需要与企业的资源匹配起来,只有与实际资源完全匹配的方案才具备可执行性。

人才培养,升级转型”是指在实践智能制造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和及时培养智能制造相关人才,清晰地定义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制造人才,以培养人才。企业实践智能制造项目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时机,如果错失这个时机,人才培养将会事倍功半;升级转型是执行智能制造项目的结果,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基本会定义升级转型的目标,项目完成后,通过验证目标是否达成来确定是否升级转型成功。由于智能制造项目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会存在项目初期的目标达成但升级转型不成功的可能,这就需要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修正目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