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功能相关参数
名称 | 释义 | 其他 |
潮气量(Tidal Volume,VT)
| 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
|
解剖无效腔/死腔
| 是指从鼻或口向下到末端细支气管水平的引导气道的总容积。 | 它包括鼻、口、鼻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末细支气管。其容积约为150ml. |
肺泡无效腔 Alveolar dead space
| 是指肺泡内不参与O2-CO2交换的空气所占据的空间。 | 肺泡死亡空间在健康个体中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肺疾病患者中由于通气灌注不匹配可显著增加。 |
生理无效腔VD Physiological dead cavity
| 是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之和,是潮气量中不参与氧(O2)和二氧化碳(CO2)交换的部分。 | 生理无效腔(Vd/Vt)正常值: 正常人Vd/Vt为25%~33%。
|
机械(设备)无效腔 | 指外部呼吸设备中存在的死腔。包括喉罩通气管,气管导管,呼吸呼吸过滤器,呼吸回路y型接头。 | 尽量将机械死无效腔保持在最低限度,过多的机械死腔对测试者是不利的,也可能是致命的。 |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
| 指每次呼吸进入或呼出肺泡的气量,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 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如潮气量是500ml,无效腔气量是15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气体更新1/7左右。在潮气量减半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气量却发生明显的变化。 |
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MV) | 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 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VA=(潮气量VT-生理无效腔气量VE)×呼吸频率RR |
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 呼气终末期呼出的混合肺泡气含有的二氧化碳分压或浓度值。 |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泡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稍微偏低于PaCO2. |
动脉CO2分压PaCO2 | 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张力,正常为35~45mmHg,反应通气功能的主要动脉血气指标。 指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的压力,又称二氧化碳张力。 | 静息值=36-42mmHg,在轻度至中度运动时保持稳定或略有升高,高负荷运动时下降。 |
静脉血中的CO2分压PvCO2 | 称“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 PvCO2 |
2:无效腔概念



3:呼末二氧化碳ETCO2的检测原理
采用吸收光度法、显色法、质谱分析法、拉曼散射分析法对ETCO2进行检测。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用以测定呼吸气体中的CO2浓度。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并由红外线检测器测定红外线的光束量,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um),光束量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ET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ET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ETCO2的检测根据气体取样的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红外测量方法可分为旁流和主流两种。
检测方式 | 释义 | 优点 | 缺点 |
主流 | 通过测量室内的空气流动,而检测管道是人造气道的一部分。 | 优点是对气道中的水分、分泌物的影响不大,具有实时监测、无延迟、高准确度的特点。 | 其不足之处是,连续监测只能在气道封闭的情况下使用,且必须紧固,且易断裂。 |
旁流 | 被动流入测量室内,通过抽气泵将所述呼出的气体送到所述测量腔中进行测量。 | 优势是可以应用于不封闭的气道,取样位置多种多样。 | 不足之处是取样口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分泌物的影响,而对于低流量的婴儿,由于吸入取样造成的空气损失,会影响到测量湿度和呼吸机的启动。 |
4:ETCO2波形分析
4.1 波形解释
二氧化碳测量仪器是以一种波形图(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形式向临床医生展现数据,该波形图反映的就是测量到的CO₂呼出量。了解二氧化碳波形图的判读就可以将其应用到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病患的管理,心肺骤停和气道漏气的预判,麻醉设备相关并发症的识别与排查。相较于其它麻醉监护设备,二氧化碳波形图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病患状态的信息。

第一阶段(a→b):吸气和呼气的第一部分(来自主气道的气体)。呼气的起始部位是气道中的死腔气,在正常情况下,吸气时没有CO2,在呼气的开始,气体从主气道先呯出(没有CO2)。
第二阶段(b→c):持续呼气,比较笔直,是肺与死腔的混合气。表示气道气体与肺泡气体的混合。呼气中CO2快速升高趋于肺泡气中的含量。
第三阶段(c→d):肺泡呼气,称为肺泡平台期。在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第四阶段(d→e):吸气开始,出现向下的斜坡。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值得注意的是,ETCO2值是最高值,通常在d点测量。

图1 二氧化碳波形的4个阶段
终末二氧化碳波形如图所示有4个阶段。阶段I是吸气阶段,在此阶段,CO₂水平应维持在0。阶段 II是上升期,此阶段气管和支气管的气体排空以及开始排出肺泡气体。阶段 III被称为肺泡平台期,此阶段相对平坦,整体呈缓慢向上的波形,在肺泡平台期末端出现ETCO₂峰值。阶段 IV是下降期,代表呼气阶段结束,吸气阶段开始,此时CO₂快速下降到0。阶段II和III之间的角度被称为α角,应该在100°和110°之间。阶段III和IV之间的夹角叫β角,正常约等于90°。
4.2 波形的5个方面
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
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
4.3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呼气中出现CO2:表示代谢产生的CO2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吸气中无CO2: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呼气时CO2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CO2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 PETC02 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aC02。
5:ETCO2临床应用和意义
5.1监测通气功能
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一定程度上PETCO2可以反映PaCO2。正常PET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PETCO2为5Kpa(38mmHg)通气功能有改变时,PETCO2接近PACO2和PaCO2,故PETCO2逐渐增高是反映通气不足,是非常迅速、敏感的指标,而特异性一般。当PETCO2与PaCO2存在差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下降,由于通气不足的临床表现不敏感,也无特异性,故PETCO2波形的辅助诊断价值较高[3]。其多数由于VT设置偏小。也可能是回路漏气等原因。
5.2维持正常通气量
全麻期间或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可根据PETCO2来调节通气量,避免发生通气不足和过度,造成高或低碳酸血症。
5.3确定气管的位置
目前公认证明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正确方法有三种:1、肯定看到导管在声门内,2、看到PETCO2的图形。临床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是判断导管位置的“金标准”,但使用不便,PETCO2对于判断导管位置迅速,直观,非常敏感,特别是口腔手术经鼻插管,冉启华等利用PETCO2波形导引指导,当导管越接近声门口时,波形会越明显,以此来指导将导管插入声门,如果导管插入食道,则不能观察到PETCO2波形,所以PETCO2对导管误入食管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是证明导管在气管内的方法之一,邢峰等[7]利用PETCO2判断气管位置进一步作了改进,他们根据PETCO2特异性不高,容易面罩下操作过度通气致胃充气膨胀,饮过含CO2的饮料,服用抗酸药等原因出现假阳性波形,因而采用按胸PETCO2判断导管位置,其价值在于:(1)波形直观,有特征性、数值高,较手控通气后PETCO2更有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导管位置,(2)有助于判断无通气期间体内CO2蓄积情况,尤其在插管时间较长情况下,机体尚未缺氧,但已出现CO2蓄积,因此,在无通气时间超过90秒后,应终止插管操作,重新面罩给O2通气,所以PETCO2波形图是指导经鼻插管的基本原则。3、看到正常的顺应性环(PV环),由此可以避免发生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内的错误判断。
5.4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
如接头脱落,回路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活瓣失灵以及其他机械故障等,PETCO2图形在临床上可以发生变化,呼吸环路接头脱落、回路漏气常见于气管导管与螺纹管之间的脱落,螺纹管与麻醉机之间的脱落或呼吸囊连接处的脱落,头面部手术的操作容易造成接头处脱落而观察者往往由遮挡而难以发现,如作了PETCO2监测时,可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波形消失,同时伴有气管压力骤然下降。导管扭曲打折,气道阻塞、活瓣失灵,也会发生二氧化碳波形的消失或明显的下降,同时也会发现气道压力猛增,这时只要能及时发现并排除阻塞就可转危为安。如导管为部分梗阻表现为PETCO2增高,同时伴有气道压力增高,压力波形变尖,平台降低,应及时解除梗阻。吴卫平等[9]认为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持续PETCO2监测优于SpO2,呼出潮气量等其他监测方法,具有发现气管导管扭曲、堵塞、脱管、导管移位、呼吸环路脱开等呼吸道不畅更加及时、准确的优点,因而对气管插管全麻,尤其是术中无呼出气潮气量监测;麻醉者远离病人头部,气管全麻术中及时发现,处理呼吸道不畅,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障病人供O2具有重要意义。
5.5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
调节通气量;
选择最佳PEEP值,一般来说最小PETCO2值的PEEP为最佳PEEP值;
PETCO2为连续无创监测,可用以指导呼吸机的暂时停用,当自主呼吸时SpO2和PETCO2保持正常,可以撤除呼吸机;应注意异常的PETCO2存在,必要时应用血气对照。
5.6监测体内CO2产量的变化
5.7了解肺泡无效腔量及肺血流量变化
PaCO2为有血液灌注的肺泡的PACO2、PETCO2为有通气的PaCO2,若PETCO2低于PaCO2,PETCO2增加或CO2波形上升呈斜形,说明肺泡无效腔量增加及肺血流量减少,方伟武等[11]报道侧卧位时,不管是控制呼吸或自主呼吸都会发生无效腔的改变,此时上侧肺有良好的通气而血流灌注不足,下侧肺则灌注充分而通气不足,可增加无效腔。
5.8监测循环功能
休克,心跳骤停及肺梗塞,肺血流减少或停止,CO2浓度迅速为零,CO2波形消失,PETCO2消失和PETCO2迅速下降持续30秒以上,表示心跳骤停,PETCO2作为复苏急救时心前区挤压是否有效的重要的无创监测指标,而且判断其预后价值更大,此时,PETCO2水平与心输出量为相应变化。
6:ETCO2监测的不足之处
严重心肺疾病、采样管堵塞及呼吸频率等均可影响PETCO2的测定。
①心肺严重疾病患者V/Q 比例失调,Pa-ETCO2差值增大, 经鼻氧管采样测定的 PETCO2不能作为通气功能的判断指标,需同时测定PaCO2作为参考。
②采样管可因分泌物堵塞或扭曲而影响PETCO2的监测结果。
③若呼吸频率太快,呼出气体不能 在呼气期完全排出,同时CO2监测仪来不及反应,均可产生PETCO2的监测误差。
④ 旁流式CO2监测仪可因气体弥散、采样管的材质和气体样品在管中暴露的长度(与 气体流速和采样管长度有关)等引起误差。
诊断气管阻塞性呼吸障碍的病人,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分压与静脉CO2分压相近,因为肺泡中的气体排出速度很慢,所以在肺泡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一部分在呼气末期缓慢排放,从而使CO2波形在C-D段呈斜向上的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判定气道阻塞。

7:异常ETCO2波形
7.2 异常PETCO2波形
参考《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