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b4与雷电4的区别

usb4与雷电4的区别

1 usb与雷电

usb4及雷电4的3大相同能力:双向充电、数据传输(原usb3.2、pcie)、视频传输(DP)

无论雷电4还是USB4,都基于雷电3的底层协议打造,彼此互补且兼容,接口都是Type-C,最高速率均为40Gbps。

不过,USB4通用性更强,要求更低,而雷电4的“下限”大幅提高,它定义了严格的产品功能、验证测试、认证要求,所以支持雷电4的设备体验更出色,当然价格也会更贵。

USB1-3接口是USB-A、USB-B、USB-C
雷电1、2接口是DP
雷电3、4接口是USB-C

2 usb介绍

  • USB版本:
    image-20230524180422871
  • USB图谱: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7Ue672p-1684923756382)(http://pic-bed.zzxia.vip/pic1/USB图谱-2.png)]

USB4只支持USB Type-C接口,不再支持传统的Type-A(Standard-A)接口和Type-B(Micro-B)接口了,因为这些接口无法支持10Gbps及以上的传输速度。USB4在功能上整合了USB 3.2,同时保持了USB 2.0数据,两者可以同时传输,互不干扰。可以说USB4兼容了USB 3.2和USB 2.0。

USB4和USB 3.2都是高速通信,区别在于USB4旨在将多个协议组合到一个物理接口上,从而可以动态共享USB4 结构的总速度和性能。USB数据传输时,USB4允许与其他专用于显示(DisplayPort),加载/存储(PCIe)的独立协议并行运行。USB4将带宽从USB 3.2的20Gbps(Gen 2x2)扩展到40Gbps(Gen3 x 2)。

USB4 Gen 3 x 2是全双工,双通道传输数据的,每个通道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最大速度为20Gbps。下面正式讲解USB4数据的传输过程。

3 USB4传输数据

USB4的数据包含了USB 3.2、DisplayPort和PCIe。传输方式如下图所示:
image-20230524180530955

这里“隧道”的概念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铁路隧道,海底隧道等的概念是不同的。**隧道协议是一种将不同协议的数据包重新封装在一起传输的方式,数据包传递经过的路径叫做隧道。**USB4规范中协议隧道分为USB 3.2隧道,DisplayPort隧道、PCIe隧道,三者可以统称为USB4隧道。

这里“路由器”的概念对应的是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中定义的概念,而不是我们常见家庭、企业等使用的分出wifi的路由器。**路由器指的是用于选择两点之间传输数据的最佳路径的一种构成。**路由器有两种类型:主机路由器和从机路由器。上图中,是路由器决定了两点间USB4数据包的路径。路由器将隧道协议通过USB4结构传输数据包。USB4传输过程总结如下:

1、通过隧道协议将USB 3.2、DisplayPort和PCIe数据封装成一个数据包;
2、主机路由器选择隧道协议发送路径,通过USB4结构来发送;
3、从机路由器选择隧道协议接收路径,通过USB4结构来接收;
4、解码隧道协议的数据包,分离出USB 3.2、DisplayPort和PCIe数据。

下面用车辆在车道上行驶来形象地说明USB4数据在USB4结构中的传输方式。如图:
image-20230524180625708

前面关于"隧道"的说明提到,指的是多种协议封装在一起的数据包,统称为USB4隧道,由USB 3.2隧道,DisplayPort隧道和PCIe隧道组成。从图中看出USB 3.2隧道,DisplayPort隧道和PCIe隧道开始是同一条路线。然后,USB 3.2隧道和PCIe隧道代表的车辆需要先分开进入各自的车站,然后才行驶在目的地方向。而DisplayPort隧道则是直接分开了路线,没有进入车站。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USB4接口中,对于USB和PCIe协议,主机作为数据传输发起方,往往需要给多路接收应答方传输数据,所以需要确定到底是给哪一路传输,所以就需要USB集线器PCIe交换机 来处理与协议相关的数据包,来确定需要传输的地址,同时也起到数据传输缓冲的作用。对于DisplayPort隧道,就只有一个接收方,所以不需要任何DP专用的中间逻辑,而是直接将DisplayPort隧道建立为端到端连接。

USB集线器

数据发起的一方称为下行端口(Downstream Facing Port),数据应答的一方称为上行端口(Upstream Facing Port)。在USB中,一个上行端口和多个下行端口之间传输数据的结构就叫做USB集线器。

PCIe交换机

在PCIe中,一个上行端口扩展出多个下行端口,并与这些端口传输数据的结构就叫做PCIe交换机。

USB4主机如果不传输上面3种数据中的USB 3.2数据,就是我们说的雷电3模式。

4 雷电3传输数据

雷电3传输数据

雷电3的传输同样用车辆行驶路线来说明。雷电3由DisplayPort和PCIe两种数据包组成,和USB4相比少了USB 3.2数据。到达目的地前,PCIe分离需要先经过PCIe交换机,才能确定需要发送的地址。DisplayPort直接分离出来发送。这里没有USB 3.2数据的处理,但是雷电3主机是可以处理USB数据的,下面来说明。

雷电3和USB 3.2的传输

同样的道理,雷电3中的DisplayPort数据包到达目的地之前,直接分离。PCIe数据包需要经过PCIe交换机才能确定需要发送的地址。然后,**PCIe交换机可以连接USB主机控制器xHCI来管理USB 3.2的集线器,从而获得处理USB 3.2数据的能力。**雷电3的基础上,现在新出了雷电4,下面看一下雷电4的数据传输情况。

5 雷电4的数据传输

雷电4数据传输

雷电4相对于雷电3,带宽并没有增加,都是40Gbps。雷电4和雷电3的传输过程部分是一样的,都是DisplayPort数据包直接进入目的地,而PCIe数据包需要经过PCIe交换机才能确认发送地址。如果雷电4的设备接了雷电3的主机,就运行在雷电3模式,如果雷电4的设备接了USB4的主机,就运行在USB4模式。

如果雷电4的扩展坞连接了雷电3的主机,如何保持处理USB 3.2数据的能力呢?雷电4可以通过PCIe交换机来连接USB主机控制器xHCI来管理USB 3.2的集线器,从而传输USB 3.2的数据。

总之,USB4数据的传输过程就是主机先将USB 3.2数据、DisplayPort数据和PCIe数据一起打包成一个数据包,然后传输给设备。设备接收后,USB 3.2数据和PCIe数据分别需要经过USB 3.2集线器和PCIe交换机才能确定发送的地址,而DisplayPort数据是直接分离出来发送给接收方。以上就是USB4数据传输的大致过程。

转载原文:USB4规范解读:一文看懂USB4数据的传输过程

参考:一文带你搞清楚USB、type-C、雷电三接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 最后

This chapt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Universal Serial Bus 4 (USB4™) architecture and key concepts. USB4 is similar to earlier versions of USB in that it is a cable bus supporting data exchange between a host computer and a wide range of simultaneously accessible peripherals. However, USB4 also allows a host computer to setup data exchange between compatible peripherals. The attached peripherals share bandwidth as configured by the host computer. The bus allows peripherals to be attached, configured, used, and detached while the host and other peripherals are in operation. When configured over a USB Type-C® connector interface, USB4 functionally replaces USB 3.2 while retaining USB 2.0 bus operating in parallel. Enhanced SuperSpeed USB, as defined in USB 3.2,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architecture for USB data transfer on a USB4 Fabric. The difference with USB4 versus USB 3.2 is that USB4 is a connection -oriented, tunneling architecture designed to combine multiple protocols onto a single physical interface, so that the total speed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SB4 Fabric can be dynamically shared. USB4 allows for USB data transfers to operate in parallel with other independent protocols specific to display, load/store and host-to-host interfaces. Additionally, USB4 extends performance beyond the 20 Gbps (Gen 2 x 2) of USB 3.2 to 40 Gbps (Gen 3 x 2) over the same dual-lane, dual-simplex architecture. This specification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rotocol tunneling to USB bus architecture. Besides tunneling Enhanced SuperSpeed USB (USB3), display tunneling based on DisplayPort (DP) protocol and load/store tunneling based on PCI Express (PCIe) are defined. These protocol tunnels operate independently over the USB4 transport and physical layers. Additionally, USB4 allocates packets for bus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acke ts can be allocated specifically for host-to-host data connections.
### 关于雷电4驱动下载安装 对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而言,通常情况下无需手动更新雷电4驱动程序,因为微软已经内置了大部分必要的驱动支持[^1]。然而,如果设备未能自动识别雷电4硬件,则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 方法一:通过设备管理器更新驱动 可以通过系统的“设备管理器”工具来查找并更新雷电接口的相关驱动程序。具体操作如下: 1. 打开“设备管理器”,定位到“ thunderbolt controllers ”部分。 2. 右键点击对应的控制器选项,选择“更新驱动程序”。 3. 系统会尝试在线搜索最新的兼容驱动。 #### 方法二:访问制造商官网获取最新驱动 若上述方式未解决问题,建议前往计算机或扩展坞厂商官方网站下载专用的雷电4驱动包。例如,英特尔作为主要技术支持方提供了详细的驱动资源库[^3]。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硬件型号精确匹配适合的驱动版本。 #### 方法三:利用第三方软件辅助安装 某些时候也可以借助如Driver Booster之类的第三方工具扫描整个系统环境, 自动发现缺失或者过期的驱动文件,并一键完成升级过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从正规渠道获得此类应用以防恶意软件感染风险。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关于固件(firmware)方面的问题——当遇到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时除了考虑驱动层面之外还需要确认是否需要对雷电相关组件执行单独的固件刷新动作比如文中提到过的‘微码’概念. 最后提醒一点就是随着技术进步现在USB4标准逐渐普及开来它继承自Thunderbolt™ 技术因此未来也许不再区分严格意义上的TB系列而统一采用更广泛的命名体系即USB-C形式呈现给最终消费者群体接受使用. ```bash # 示例命令用于演示如何查看当前已加载的thunderbolt模块状态 (Linux平台下适用) lsmod | grep thunderbolt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