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概述
本章节主要分析MPHY协议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
LINE状态:DIF-P/DIF-N/DIF-Z/DIF-Q
差分线信号编码方案:NRZ不归零信号和PWM脉冲宽度调制
速率选择:LS-MODE/HS-MODE
一、LINE状态
MPHY协议中本端和对端采用差分线进行数据传输,有关差分信号的基本概念和优劣势请参考下文:
协议定义差分线上的状态有DIF-P/DIF-N/DIF-Z/DIF-Q四种,其中DIF-P代表高电平,DIF-N代表低电平,DIF-Z代表零电平,DIF-Q代表未知态。DIF-P和DIF-N是由TX端驱动的,所以TX端的输出阻抗是低阻抗;DIF-Z是由RX驱动的,RX端的输出阻抗是中阻抗;而DIF-Q是未知态,TX/RX两端的输出阻抗都为高阻抗。
至于为什么DIF-Z中RX的输出阻抗是中阻抗而不是低阻抗,目前不得而知;
在数据传输整个过程中,LINE上的状态只有DIF-P或DIF-N两种状态,而DIF-Z只能出现在上电或者低功耗状态下(H8),后续在MPHY内部状态机部分进一步说明。
下图中第一箭头时刻点表示MPHY处于H8状态,rx0p和rx0n电压值可“认为”是0V,实际上rx0p和rx0n电压值在0V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其差rx0p-rx0n的值也在0V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只要这个波动范围是“合理”的,我们都可以认为MPHY处于DIF-Z状态;
第二箭头时刻点表示LINE处于DIF-N状态,此时rx0p是0V,rx0n是400mV,其差rx0p-rx0n的值为-400mv。
第三箭头时刻点表示LINE处于DIF-P状态,此时rx0p是400mV,rx0n是0V,其差rx0p-rx0n的值为400mv。
第四箭头时刻点表示MPHY处于数据传输阶段,此时LINE上状态在DIF-P和DIF-N之间不断跳变即发送“0”“1”数据。
可以看到,在LINE上传输的差分信号电平幅度很小,在RX接收端需要放大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同时TX侧也支持两种传输信号电平幅度,协议中叫Large Amplitude和Small Amplitude,Large Amplitude电平幅度是Small Amplitude电平幅度的两倍。实现过程中,TX侧至少实现一种放大模式,当两种放大模式都支持时,默认放大模式为Large
Amplitude
二、信号编码方案
MPHY协议定义两种信号编码方案:不归零(NRZ)以及脉冲宽度调试(PWM)
不归零信号(NRZ)在bit周期内差分线状态是DIF-P或DIF-N,分别对应“bit1”和“bit0”,每个bit传输的时间是相同的。
脉冲宽度调制(PWM)在bit周期内依据DIF-P和DIF-N状态时间占比来确定“bit1”或“bit0”。如果DIF-P占比大,则该bit为“bit1”,否则为“bit0”。MPHY中规定了一些PWM信号的约束:
一个bit周期内总是DIF-N开始,后面接着DIF-P状态;
下降沿在固定时刻,上升沿是可调的;
在FIXED-RATIO模式中,Tmajor占比固定为三分之二,Tminor占比固定为三分之一;
三、速率选择
速率选择思维导图如下:
MPHY协议定义数据传输有两种速率:HS-MODE高速和LS-MODE低速。Module必须支持LS-MODE,可选择支持HS-MODE。
MPHY协议定义Module有两种类型Type-I和Type-II(有关Module的定义请参考M-PHY协议解读一)。
在LS-MODE中使用PWM信号编码为Type-I,在LS-MODE中使用NRZ信号编码为Type-II,两种Type类型Module内部状态机跳转机制不同,应用中往往只使用一种Type,TX和RX必须同时使用相同的Type类型,TX使用Type-I类型RX使用Type-II类型这种是不允许的。目前使用更多的是Type-I类型,因为Type-I类型在LS-MODE中有更多的速率选择。
Type-I和Type-II主要差异如下:
Type-II使用NRZ编码方式,需要TX和RX两侧有共同的reference clock;Type-I中PWM信号包含时钟信息,RX侧可以在信号中解析出时钟,可能不需要相同的reference clock。但如果使用共同的reference clock,RX侧可以减少同步电路实现,简化硬件或逻辑。
Module内部状态机跳转不同
LINE上状态不同
LS-MODE模式下,Type-I可选速率有八种,分别是PWM-G0/PWM-G1/PWM-G2/PWM-G3/PWM-G4/PWM-G5/PWM-G6/PWM-G7,其中默认速率为PWM-G1,数值在3Mbps-9Mbps之间;PWM-G0速率可选。PWM-G2速率是PWM-G1的两倍,PWM-G3速率是PWM-G2的两倍,以此类推,如果实现中支持最高速率为PWM-Gx,则PWM-Gx以下的速率也必须支持。
Type-II可选速率只有一种,具体数值与参考时钟是倍数关系,具体数值协议未定义;
PWM-GEAR速率汇总如下表:
在HS-MODE模式下Type-I和Type-II相同,有四种可选速率,分别是HS-G1/HS-G2/HS-G3/HS-G4,HS-G2速率是HS-G1速率的两倍,以此类推。每种速率下又细分为RATE-A和RATE-B,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兼容EMI问题。如果实现中支持最高速率为HS-Gx,则HS-Gx以下的速率也必须支持。HS-GEAR速率汇总如下表:
参考来源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Furance」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ViKkyjia/article/details/10840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