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和西部数据在2023年的硬盘产品中都没有采用类似希捷的HAMR技术产品,而是采用了其他的技术方案用于提升存储容量。
-
东芝采用了MAMR技术,通过微波磁通控制现象来提高高密度区域的写入信号质量。根据厂商的测试数据发现,MAMR的磁头可靠性比HAMR的磁头可靠性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也就是说,MAMR当前的可靠性比HAMR要高。
-
WD针对HDD的创新提出了OptiNAND技术。OptiNAND技术的核心就是新增了iNAND UFS EFD,把磁道记录等元数据记录在iNAND之中。采用triple stage actuator (TSA) 技术,实现更大的TPI(每英寸磁道)数量和更高的面密度,在不需要增加碟片数量和磁头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容量的提升。原来放置在碟片的元数据,现在放在iNAND,也相当于给用户腾空了原来占用的数据空间,利于用户容量的提升。
三家供应商2023年的研发成果使近线硬盘的容量平均扩大了2TB(约9-10%)。如果希捷在2024年能够成功推出32TB的HAMR硬盘,那么这将是一次8TB的跃升,增长幅度达33.33%。
硬盘大幅增加容量变得至关重要,因为目前市面上已有30.72TB和61.44TB的商用SSD产品可供选择。Pure Storage已经在其系统中使用了75TB的闪存模块,并声称将在2026年达到300TB的容量点。
希捷的HAMR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50TB的容量,并在2030年达到100TB。但仅凭此还不足以对抗SSD的冲击,除非硬盘技术能持续保持在成本/TB上有显著优势,否则像Pure Storage所宣称的那样,SSD将在不需要考虑其有限写入耐久性的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还有一个HDD技术就是双磁臂技术,目前市场并没有很大的反响,理论上可以将读取访问速度翻倍。
-
西部数据在2023年1月推出了双磁臂硬盘Ultrastar DC HS760。
-
希捷则在2023年11月推出了MACH.2多磁臂硬盘。此前,希捷在2021年曾首次推出搭载双磁臂技术的MACH.2系列14TB Exos 2X14硬盘。
双磁臂硬盘因需要为第二个磁臂腾出内部空间而导致容量减少了一个碟片,这种容量的损失对注重容量的近线硬盘买家来说可能比提高硬盘I/O速度更重要,这也许就是为何双磁臂硬盘的发布并未在市场上引起预期反响的原因。
至于HDD是否会在2028年后失去新增长机会,则取决于未来几年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HDD市场发展情况,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交流~
如果您看完有所受益,欢迎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关注”并点击“分享”、“在看”,非常感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