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电子系统中,信号分频和倍频是非常常见的技术。它们可以帮助电子设备在处理信号时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输出信号的分频和倍频。
一、分频
1. 什么是分频?
分频是一种将一个信号分成多个周期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使输出信号的周期数变为输入信号的周期数的整数倍。当信号进行分频后,频率就会降低,而信号却保持原来的形态(波形)。
2. 如何实现分频?
实现分频的方案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分频器
分频器是最常见的分频方案之一。它通常采用计数器/定时器来实现。在分频器的输出中,一个周期包含的时钟脉冲数量是输入的周期数的整数倍。例如,如果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kHz,要将其分成1/10,则分频器每10个输入周期输出1个时钟脉冲,就像下面这样:
(2)PLL
PLL(Phase-Locked Loop)是一种以输入信号为参考信号,在输出信号中保持相位,同时放大和分频信号的技术。在使用PLL实现分频时,输入的参考信号在PLL内部被倍频或分频。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相位检测环路,这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它将参考信号与PLL内部产生的信号进行比较并调整输出信号的相位和频率,使得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参考信号的整数分频倍数。
二、倍频
1. 什么是倍频?
倍频是一种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乘以整数的技术。换句话说,在输出信号中,每个周期包含的时钟脉冲数量是输入的周期数的整数倍。倍频技术通常用于高频率信号的产生,例如,将本来的低频信号经过倍频后,可以得到更高的频率信号。
2. 如何实现倍频?
实现倍频的方案也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倍频器
倍频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提高一个整数倍。它通常是由一个振荡器和一个频率加倍电路组成。在输出中,时钟脉冲的数量比输入的周期数多。例如,将输入信号频率倍增成2MHz,输出的时钟脉冲的数量是输入信号的周期数的两倍。
(2)锁相环倍频器
锁相环倍频器(PLL)是一种基于相位锁定环路的技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倍增。PLL系统由几个重要的组件组成,如分频器、相位检测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等。
输入信号经过分频器后,变成PLL系统的参考频率,反馈给相位检测器。相位检测器输出的信号会驱动VCO发生变动。当经过一段时间后,VCO输出信号的频率和输入信号的频率趋于一致和稳定,PLL系统达到相位锁定的效果。此时输出信号的频率为输入信号的频率的整数倍。例如,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MHz,通过PLL技术倍增10倍后,输出的信号频率为10MHz。
以上是分频和倍频技术的实现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同时,设计者也应注意到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从而合理利用,提高电子系统的性能。
三、编码器脉冲信号 倍频
在A/B相正交模式下可选择1X(1倍) 和4X(4倍)模式;
模式分为4种:Single phase(单相), Two phase(双相), AB Quadrature 1X(A/B相正交1倍速), AB Quadrature 4X(A/B相正交4倍速);
A相+B相 可以计到双倍的分辨率。
A,B两相相差90度相(1/4T),这样,在0度相位角,90度,180度,270度相位角,这四个位置有上升沿和下降沿,这样,实际上在1/4T方波周期就可以有方向变化的判断,这样1/4的T周期就是最小测量步距,通过电路对于这些上升沿与下降沿的判断,可以4倍于PPR读取位移的变化,这就是方波的四倍频。
这种判断,也可以用逻辑来做,0代表低,1代表高,A/B两相在一个周期内变化是0 0,0 1,1 1,1 0 。这种判断不仅可以4倍频,还可以判断移动方向。
可以理解为1X 就判断A与B相 先遇到哪相的上升沿计数 4X 四个位置有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要判断一次 所以是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