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景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效果之一,最早接触CE3的时候,发现CE引擎默认就支持景深的效果,当时感觉这个效果特别酷炫,如今投身于Unity的怀抱中,准备用Unity实现以下传说中的景深效果。
所谓景深,是摄影的一个专业术语: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也是被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在景深范围内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点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随着它与焦点的距离成正比例下降。先附上一张正常的照片和使用景深控制的照片:
通过左右两张照片的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通过景深处理的照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抓住照片的重点部分。这也就是景深最大的用处,能够突出主题,并且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
在摄影技术中的景深,是通过调整相机的焦距,光圈来控制景深的,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我们的游戏中要想出现这种效果,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首先拆分一下图像的效果,图像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后面的模糊背景和前面清晰的“主题”部分。后面的背景模糊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两篇文章Unity Shader-后处理:高斯模糊,Unity Shader后处理-均值模糊来实现,而前景部分就是一张清晰的场景图,最后通过一定的权值将两者混合,离摄像机(准确地说是焦距)越远的部分,模糊图片的权重越高,离摄像机越近的部分,清晰图片的权重越高。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哪个部分离摄像机更近呢?
二.Camera Depth Texture
SubShader
{
Tags { "RenderType"="Opaque" }
Pass
{
CGPROGRAM
#pragma vertex vert
#pragma fragment frag
#include "UnityCG.cginc"
struct v2f
{
float4 pos : POSITION;
#ifdef UNITY_MIGHT_NOT_HAVE_DEPTH_TEXTURE
float2 depth : TEXCOORD0;
#endif
};
v2f vert( appdata_base v )
{
v2f o;
o.pos = mul(UNITY_MATRIX_MVP, v.vertex);
UNITY_TRANSFER_DEPTH(o.depth);
return o;
}
fixed4 frag(v2f i) : COLOR {
UNITY_OUTPUT_DEPTH(i.depth);
}
ENDCG
}
}
我们看到,当物体的渲染Tag为Opaque也就是不透明的时候,会写入深度纹理。而这个文件中其他的几个subshader也分别对针对不同类型的type,比如RenderType为TransparentCutout的subshader,就增加了一句下面的判断,去掉了所有应该透明的地方:
clip( texcol.a*_Color.a - _Cutoff );
而且这个shader中没有出现RnderType为Transparent类型的,因为透明的物体不会写入我们的深度贴图,也就是说我们开启了alpha blend类型的对象是不会写入深度的。
// Depth render texture helpers
#if defined(UNITY_MIGHT_NOT_HAVE_DEPTH_TEXTURE)
#define UNITY_TRANSFER_DEPTH(oo) oo = o.pos.zw
#define UNITY_OUTPUT_DEPTH(i) return i.x/i.y
#else
#define UNITY_TRANSFER_DEPTH(oo)
#define UNITY_OUTPUT_DEPTH(i) return 0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