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技巧】IBIS AMI模型眼图仿真问题探讨

        最近,有同事问我:“拿到供应商的IBIS AMI模型,怎么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应力(统计)眼图的仿真呀?如果不能进行,又怎么判断结果是瞬态仿真呢?”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话题,因为,确实有很多人并不关心AMI仿真的设置,也不会对获取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判定,但实际上,不同的模型配置所得到的眼图,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化的。

        先说一下如何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统计眼图的仿真,这在早期的博文--IBIS AMI Model 算法模式的选择_ibis算法建模-CSDN博客 中已经有所阐述,简单地说,AMI模型具备两种信号响应模式:Impulse response processing (Init)和Waveform processing (Getwave),当前者为true,则支持统计模式,当后者为true, 则支持逐比特模式(瞬态),当两者都为true,则同时支持两种模式(实际,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再说如何判断结果是瞬态仿真,其实,AMI模型与常规IBIS模型一样,可以进行传统的瞬态信号仿真(有别于上述的逐比特模式),做过信号仿真的工程师应当都很清楚(可参考博文--利用ADS建立MIPI D-PHY链路仿真流程_mipi d-phy建链-CSDN博客)。

        在ADS的仿真环境中,不论发送和接收的AMI模型是否为true或者false,都可以将通道仿真设置为统计模式,但是,如果有一方的Init函数为false,在统计模式下,处于false状态的模型将不能执行其自带的后处理功能,如下图所示,左边的统计模式和右边的逐比特模式眼图存在明显的差异,原因在于,接收端的init函数为false导致在统计模式中不能对眼图进行DFE处理,换言之,此时统计模式下的眼图就是未经任何处理的“生图”。

        为了验证上述的观点,可以用传统的IBIS瞬态仿真的方法,对AMI模型的结果进行验证,如下图所示,左边是IBIS瞬态眼图,右边仍然是AMI模型统计模式下的眼图,可以发现,两者在数据和眼睛形状上,都极为接近,说明,上述的模型配置下,统计模式确实不会在接收端进行数据后处理,因此,仿真时,设计者应该小心地进行参数的选择和配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豌豆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