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C协议、SMI接口、UDP、RGMⅡ接口、TCP协议等

目录

一、OSI七层模型

二、IIC协议

三、 TLP

四、UDP

五、TCP协议

六、SMI协议

七、RGMⅡ接口

八、SPI协议

九、Uart协议


一、OSI七层模型

1.简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模型或七层模型。包含一系列抽象的术语和概念,还有具体的协议。

图1-1 OSI七层模型示意图

2.具体介绍: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e):

  •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为应用程序或用户请求提供各种请求服务,也为用户、各种应用程序以及网络提供接口。
  •   各种应用程序协议,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本传输协议)、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域名系统)、TELNET(远程终端协议)、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POP3(邮局协议版本3)、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e)(在五层模型中合并到了应用层):

  • 数据编码、格式转换、数据加密。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 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 格式有:JPEG 、ASCII、 EBCDIC、 加密格式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e)(在五层模型中合并到了应用层):

  • 建立、管理和维护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用于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及管理会话。
  •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 安全协议:SSL(安全套接字协议)、TLS(安全传输层协议)。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建立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为会话层和网络层提供端到端可靠的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能完整的传输到网络层。。
  •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 协议:TCP、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 IP地址及路由选择。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文或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控制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信息转发;建立、维持和终止网络的连接。
  •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然后通过路径选择、分段组合、顺序、进/出路由等控制,将信息从一个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设备。
  • (进行逻辑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控制子网的运行,例如逻辑编址、分组传输、路由选择)。
  • 协议有:ICMP(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IGMP(组管理协议)、IP(IPV4、IPV6)(互联网协议)、安全协议、路由协议。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e):

  •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 接收来自物理层的位流形式的数据,封装成帧,传送到网络层;将网络层的数据帧,拆装为位流形式的数据转发到物理层。
  • 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 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e):

  • 管理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 机械、电子、定时接口通信信道上的原始比特流传输。
  •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应用层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和物理数据链路层(Physical Data Link)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
图1-2 TCP/IP的五层模型

二、IIC协议

1.简介: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是一种异步串行通信总线(一般边沿读取数据为同步,电平读取数据为异步),电平同步,是一个慢速接口,一般我们应用于EEPROM读写或者一些芯片的寄存器配置等。

2.特性:

  (1)谁发送SCL谁就是主机,只有主机才可以发送SCL。

  (2)一个主机可以挂多个从机,可以通过7bit地址来区分,高4位是由生产厂家制定的设备类型地址,低3位为器件引脚定义地址。

  (3)有两根信号线:数据线SDA,时钟线SCL。

  (4)传输每次8bit,即1byte,没有限制,在发完8bit信号后紧接着会有一个ACK 信号应答。

  (5)先发高字节;后发低字节。

3.时序

  (1)SCL为高电平的时候进行数据读取,为低电平是时候数据进行变换。

图2-1 IIC时序图
图2-2 IIC数据采集

  (2)开始和结束

           开始信号(S): SCL为时,SDA从高到低的跳变产生开始信号。
   结束信号(P): SCL为,SDA从低到高的跳变产生结束信号。

图2-3 IIC开始和结束时序

   

  (3)连续传输数据的时候,只需要不发送结束指令即可,与UART 类似。

  (4)ACK信号

图2-4  IIC写、读过程

图中灰色部分为从机反馈。 

图2-5 IIC读数据时序


       ①当第9位(应答位)为 低电平 时,为 ACK  (Acknowledge)   信号。
    ②当第9位(应答位)为 高电平 时,为 NACK(Not Acknowledge)信号。

从机发送数据,主机读取数据时,ACK信号由主机给出。主机响应ACK表示还需要再接收数据,而当主机接收完想要的数据后,通过发送NACK告诉从机读取数据结束、释放总线。随后主机发送STOP命令,将总线释放,结束读操作。

三、 TLP

在下面这个章节有介绍。

基于Riffa框架的PCIE应用开发(一)——基础知识_riffa pcie-CSDN博客

四、UDP

1.简介: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协议,UCP不维护连接状态,也不跟踪这些参数,开销小。在OSI模型中为第四层-传输层,报文发送后无法得知其是否完全到达。

2.特性:

  (1) UDP提供尽最大努力的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所有维护传输可靠性的工作需要用户在应用层来完成。没有TCP的确认机制、重传机制。如果因为网络原因没有传送到对端,UDP也不会给应用层返回错误信息。

  (2)UDP是面向报文的,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添加首部后直接乡下交付为IP层,既不合并,也不拆分,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对IP层交上来UDP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给上层应用进程,报文不可分割,是UDP数据报处理的最小单位。正是因为这样,UDP显得不够灵活,不能控制读写数据的次数和数量。

  (3)UDP常用一次性传输比较少量数据的网络应用,UDP也常用于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流媒体等)数据的可靠传输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图4-1 UDP包的结构

3.UDP 的头部检测计算:

    如图4-2所示,在计算UDP头部检测的时候,要加上12Bytes的伪首部,然后按照2bytes 分开分别相加。

图4-2 UDP包头部检测计算

五、TCP协议

待更新......】

.TCP/IP的四层模型

六、SMI协议

1.简介:SMI(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 同步串行 管理接口,边沿采集数据。 以太网通信 。最多支持一个MAC 连接32个PHY。

2.特性

  (1)包含MDC 和MDIO两条信号线。

  (2)MDC和MDIO可对PHY 芯片进行控制,MDC为MDIO提供时钟。MDIO是双向数据线。

3.时序

图6-1 smi时序图

(1)SMI写

  •         MDC空闲电平为低电平
  •         主机均为写操作,MDIO数据在下降沿切换,在上升沿被PHY设备采样

(2)SMI读

  •         MDC空闲电平为低电平
  •         主机在写操作时,MDIO数据在下降沿切换,在上升沿被PHY设备采样
  •        主机在读操作时(从TA字段开始),MDIO数据在上升沿被切换,在下降沿被主机采样 
图6-2 SMI接口图

七、RGMⅡ接口

1.简介:RGMII(Reduced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简化吉比特介质独立接口,是GMII简化演变而来,以太网通信接口全双工/半双工均可。

2.特性

  (1)支持传输速率10/100/1000Mb/s,对应时钟频率:2.5/25/125MHz。

  (2)在 10/100Mbps 模式下,TXD[3:0] 和 RXD[3:0] 采用单边沿传输方式。

在 1000Mbps 模式下,TXD[3:0] 和 RXD[3:0] 采用双边沿传输方式。

对于发送通道,TXC 上升沿传输 TXD[3:0] 和 TXEN;TXC 下降沿传输 TXD[7:4] 和 TXERR(即 TX_EN xor TX_ER)。

 对于接收通道,RXC 上升沿传输 RXD[3:0] 和 RX_DV;RXC 下降沿传输 RXD[7:4] 和 RXERR(即 RX_DV xor RX_ER)。

图7-1RGMII 时序

图7-2 RGMII 接口

八、SPI协议

1.简介: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全双工同步串行外设接口,主要为主控芯片去控制外围芯片的接口协议。

2.特性:

  (1)有4根信号线:

        ①MOSI:数据线;

        ②MISO:数据线;

        ③SS:片选线;

        ④SCLK:时钟信号。

图 8-1主从之间的SPI 连接

  (2)一个主机可以通过共享数据线的方法连接多个从机。

  (3)先发地位后发高位:LSB——MSB。

3.时序

图8-2 SPI时序图

  (1)串行时钟SCLK由SPI主机产生。 

  (2)通信流程

①、主设备发起信号,将CS/SS拉低,选择片选,启动通信。

②、主设备通过发送时钟信号,来告诉从设备进行写数据或者读数据操作(采集时机可能是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从低到高)或下降沿(从高到低),根据spi模式而定),它将立即读取数据线上的信号,这样就得到了一位数据(1bit)。

③、主机(Master)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到发送数据缓存区(Memory),缓存区经过移位寄存器(缓存长度不一定,看单片机配置),串行移位寄存器通过MOSI信号线将字节一位一位的移出去传送给从机,同时MISO接口接收到的数据经过移位寄存器一位一位的移到接收缓存区。

④、从机(Slave)也将自己的串行移位寄存器(缓存长度不一定,看单片机配置)中的内容通过MISO信号线返回给主机。同时通过MOSI信号线接收主机发送的数据,这样,两个移位寄存器中的内容就被交换。
当MASTER片选一个SLAVE时,每向SLAVE发送一个周期的SCLK信号,都会有1bit的数据从MOSI发送至slave,与此同时,slave每收到一个周期的SCLK信号,都会从MISO向master发送1bit的数据。这种全双工通讯,是由硬件保证的(MASTER与HOST中各有一个移位寄存器作为收发数据的缓存)。

九、Uart协议

1.简介: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异步、串行、全双工通信。

2.特性:

  (1)有两根线:RX和TX,都是1bit位宽。

  (2)先发地位然后才发高位,LSB——MSB。

  (3)空闲和停止位为高电平1;起始位为低电平0。

图9-1UART-RS232传输过程

  (4)波特率:发送1bit数据需要的时间为Bd/1;eg.波特率位9600Bd,则发送1bit 数据需要1/9600秒。不会有误差累积。

  (5)Uart可以进行奇偶校验,通过来校验传输数据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奇校验)或偶数个(偶校验)来指示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超详细!!!!!)-CSDN博客一文读懂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 知乎 (zhihu.com)

SPI协议详细总结附实例图文讲解通信过程(快速掌握)-CSDN博客

【以太网通信】RGMII 接口及其时序规范-CSDN博客

UDP协议的详细解析-CSDN博客

总线协议:GPIO模拟SMI(MDIO)协议(1):SMI协议介绍_gpio smi-CSDN博客

  • 20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敲敲打打在创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