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5单目测距+速度测量+目标跟踪(算法介绍和代码)

  1. YOLOv5模型介绍

YOLOv5是目前最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之一,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优秀的表现。相较于YOLOv4,YOLOv5采用了更深的Backbone网络和更高的分辨率输入图像,以提高检测精度和速度。

1.单目测距实现方法

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图像中的像素大小来估计其距离。具体方法是,首先确定某个物体的实际尺寸,然后根据该物体在图像中的像素大小计算其距离。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和物体,如车辆、行人等。

2.速度测量实现方法

通过目标跟踪,我们可以获取连续帧之间物体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出物体的速度。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实现目标跟踪,如光流法、卡尔曼滤波等。

3.目标跟踪实现方法

目标跟踪是指在连续帧之间跟踪同一物体的过程。在YOLOv5模型中,可以利用预测框的位置信息和置信度来进行目标跟踪。具体方法是,首先在第一帧图像中检测出物体,并为每个物体分配一个唯一的ID。然后,在后续的帧中,根据预测框的位置和置信度信息以及上一帧的物体ID,来确定当前帧中物体的唯一ID。

4.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使用YOLOv5模型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在保证较高检测精度和实时性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单目测距和速度测量等应用。此外,不同的跟踪算法和参数设置对于跟踪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针对具体场景进行优化。

总之,本文针对YOLOv5单目测距、速度测量和目标跟踪这一问题,介绍了基本思路和实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场景中,如交通监控、智能安防等。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

要在YOLOv5中添加测距和测速功能,您需要了解以下两个部分的原理:

单目测距算法


单目测距是使用单个摄像头来估计场景中物体的距离。常见的单目测距算法包括基于视差的方法(如立体匹配)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神经网络)。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学习从图像到深度图的映射关系。


单目测距代码


单目测距涉及到坐标转换,代码如下:

def convert_2D_to_3D(point2D, R, t, IntrinsicMatrix, K, P, f, principal_point, height):
    """

    例如:像素坐标转世界坐标
    Args:
        point2D: 像素坐标点
        R: 旋转矩阵
        t: 平移矩阵
        IntrinsicMatrix:内参矩阵
        K:径向畸变
        P:切向畸变
        f:焦距
        principal_point:主点
        height:Z_w

    Returns:返回世界坐标系点,point3D_no_correct, point3D_yes_correct

    """
    point3D_no_correct = []
    point3D_yes_correct = []


    ##[(u1,v1),
   #   (u2,v2)]

    point2D = (np.array(point2D, dtype='float32'))





qq767172261

在YOLOv5中添加单目测距功能的一种方法是,在训练集上收集带有物体标注和深度信息的数据。然后,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将输入图像映射到深度图。训练完成后,您可以使用该模型来估计图像中物体的距离。

差帧算法(Frame Difference Algorithm)


差帧算法是一种基于视频序列的帧间差异来计算物体速度的方法。它基于一个简单的假设:相邻帧之间物体的位置变化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
差帧算法是一种基于视频序列的帧间差异来计算物体速度的方法。其原理是计算物体在相邻两帧之间的位置差异,然后通过时间间隔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假设物体在第t帧和第(t-1)帧中的位置分别为pt和pt-1,则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或其他相似度度量方法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d = ||pt - pt-1||

其中||.||表示欧氏距离。然后,通过时间间隔Δt来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v:

v = d / Δt

其中,Δt表示第t帧和第(t-1)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速度进行平滑处理,例如使用移动平均或卡尔曼滤波等方法。

测速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差帧算法代码示例,用于计算物体在视频序列中的速度: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读取视频文件
cap = cv2.VideoCapture('video.mp4')

# 初始化参数
prev_frame = None
prev_position = None
fps = cap.get(cv2.CAP_PROP_FPS)  # 视频帧率
speeds = []  # 存储速度值

while cap.isOpened():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gray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GRAY)

    if prev_frame is not None:
        # 计算当前帧和前一帧之间的位置差异
        flow = cv2.calcOpticalFlowFarneback(prev_frame, gray, None, 0.5, 3, 15, 3, 5, 1.2, 0)

        # 提取运动向量的x和y分量
        vx = flow[..., 0]
        vy = flow[..., 1]

        # 计算位置差异的欧氏距离
        distance = np.sqrt(np.square(vx) + np.square(vy))

        # 计算速度
        speed = np.mean(distance) * fps

        speeds.append(speed)

        # 可选:可视化结果
        flow_vis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HSV)
        flow_vis[..., 0] = np.arctan2(vy, vx) * (180 / np.pi / 2)
        flow_vis[..., 2] = cv2.normalize(distance, None, 0, 255, cv2.NORM_MINMAX)
        flow_vis = cv2.cvtColor(flow_vis, cv2.COLOR_HSV2BGR)

        cv2.imshow('Flow Visualization', flow_vis)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break

    prev_frame = gray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

# 打印速度结果
print("速度列表:", speeds)

该代码使用OpenCV库中的`函数来计算相邻帧之间的光流向量,并通过欧氏距离计算位置差异。然后,通过视频的帧率计算速度,并将速度存储在一个列表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速度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可视化。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追踪


而DeepSORT是一种目标跟踪算法,常与YOLOv5结合使用。

DeepSORT(Deep Learning + SOR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它通过结合YOLOv5等目标检测器的输出和SORT(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算法的轨迹管理,实现对视频中目标的准确跟踪。

DeepSORT的主要特点如下:

多目标跟踪:DeepSORT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为每个目标生成唯一的ID,以便在不同帧之间进行关联。
深度特征嵌入:DeepSORT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如ResNet)提取目标的特征向量,将其用于目标的身份验证和关联。
卡尔曼滤波:DeepSORT使用卡尔曼滤波器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并通过将检测和预测结果进行关联,提供平滑的目标轨迹。
数据关联:DeepSORT使用匈牙利算法将当前帧的检测结果与上一帧的跟踪结果进行关联,以最大化目标标识的一致性

通过将YOLOv5和DeepSORT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准确的目标检测和连续的目标跟踪,从而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种结合能够在实时场景下处理大量目标,并为每个目标提供连续的轨迹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追踪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的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KalmanFilter:
    def __init__(self, state_dim, measurement_dim):
        # 初始化状态转移矩阵
        self.F = np.eye(state_dim)

        # 初始化测量矩阵
        self.H = np.eye(measurement_dim, state_dim)

        # 初始化状态估计
        self.x = np.zeros((state_dim, 1))

        # 初始化状态协方差矩阵
        self.P = np.eye(state_dim)

        # 初始化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
        self.Q = np.eye(state_dim)

        # 初始化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
        self.R = np.eye(measurement_dim)

    def predict(self):
        # 预测状态
        self.x = np.dot(self.F, self.x)
        # 预测状态协方差
        self.P = np.dot(np.dot(self.F, self.P), self.F.T) + self.Q

    def update(self, z):
        # 计算预测残差
        y = z - np.dot(self.H, self.x)
        # 计算预测残差协方差
        S = np.dot(np.dot(self.H, self.P), self.H.T) + self.R
        # 计算卡尔曼增益
        K = np.dot(np.dot(self.P, self.H.T), np.linalg.inv(S))
        # 更新状态估计
        self.x = self.x + np.dot(K, y)
        # 更新状态协方差
        self.P = np.dot((np.eye(self.x.shape[0]) - np.dot(K, self.H)), self.P)

# 示例用法
# 创建卡尔曼滤波器对象
kalman_filter = KalmanFilter(state_dim=2, measurement_dim=1)

# 模拟测量值
measurements = [1.2, 1.7, 2.5, 3.6]

# 进行预测和更新
for z in measurements:
    kalman_filter.predict()
    kalman_filter.update(np.array([[z]]))

    # 打印更新后的状态估计值
    print(kalman_filter.x)

上述代码是一个简单的一维卡尔曼滤波器的实现。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状态维度 state_dim 和测量维度 measurement_dim,并设置相应的状态转移矩阵 F、测量矩阵 H、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 Q 和测量噪声协方差矩阵 R。然后,通过 predict() 方法进行预测,通过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

请注意,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具体实现可能因应用场景而有所不同。这里提供的代码仅用于展示基本的卡尔曼滤波器结构和操作步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

总结


具体实现上述功能的步骤如下:

单目测距:


收集训练数据集,包含物体标注和对应的深度信息。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例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如ResNet、UNet等)进行图像到深度图的映射。
使用收集的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优化深度学习模型。
在YOLOv5中添加单目测距功能时,加载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在检测到对象时,使用该模型估计距离。


差帧算法:


对视频序列进行物体检测和跟踪,获取物体在连续帧中的位置信息。
计算相邻帧之间物体位置的差异,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或其他相似度度量方法。
将差异除以时间间隔,得到物体的平均速度。


追踪算法


除了DeepSORT,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目标追踪算法:

SORT(Simple Online and Realtime Tracking):一个简单但高效的在线实时目标追踪算法,通过卡尔曼滤波器和匈牙利算法实现目标匹配。

MOSSE(Minimum Output Sum of Squared Error):一种基于相关滤波器的目标追踪算法,使用最小输出平方误差来更新模板。

KCF(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一种基于相关滤波器的目标追踪算法,使用核函数来建立目标与模板之间的关系。

TLD(Tracking-Learning-Detection):一种结合了目标检测和跟踪的方法,使用学习算法来提高目标模型的准确性。

ECO(Efficient Convolution Operators):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目标追踪算法,能够快速计算目标模板与搜索区域之间的相似度。

C-COT(Context-aware Correlation Tracking):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目标追踪算法,使用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目标模板的鲁棒性。

StapleTrack: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追踪算法,使用稀疏编码来提取目标的特征表示。

这些追踪算法各有优缺点,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
 

  • 26
    点赞
  • 6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这个任务需要涉及到YOLOv5目标检测单目测距两个部分,下面给出一个大致的实现步骤: 1. 安装YOLOv5并下载预训练权重。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进行安装和权重下载。 2. 读取图像或视频,并使用YOLOv5进行目标检测。这里可以使用官方提供的detect.py脚本,也可以使用Python代码调用YOLOv5模型进行目标检测。 3. 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单目测距。可以使用OpenCV中的相机标定方法获取相机内参和外参等参数,然后通过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和相机参数,计算目标到相机的距离。具体实现可以参考OpenCV官方文档。 4. 将检测到的目标和距离信息绘制在图像上。可以使用OpenCV中的绘图函数进行绘制。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Python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 安装YOLOv5并下载预训练权重,这里使用torch.hub方式加载模型 model = torch.hub.load('ultralytics/yolov5', 'yolov5s', pretrained=True) # 读取图像或视频 cap = cv2.VideoCapture('video.mp4') # 相机参数设置(可以通过相机标定获取) fx = 1000 fy = 1000 cx = 960 cy = 540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使用YOLOv5进行目标检测 results = model(frame) # 获取检测到的目标信息 boxes = results.xyxy[0].numpy() confs = results.xyxy[0][:, 4].numpy() classes = results.xyxy[0][:, 5].numpy().astype(np.int) # 对每个目标进行单目测距 for i in range(len(boxes)): x1, y1, x2, y2 = boxes[i] conf = confs[i] cls = classes[i] # 计算目标到相机的距离 w = x2 - x1 h = y2 - y1 z = (fx * w) / (2 * (x2 - cx)) distance = z / 1000 # 将单位转换为米 # 在图像上绘制目标和距离信息 cv2.rectangle(frame, (int(x1), int(y1)), (int(x2), int(y2)), (0, 255, 0), 2) cv2.putText(frame, f'{cls} {distance:.2f}m', (int(x1), int(y1 - 10)),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0.5, (0, 0, 255), 2, cv2.LINE_AA) cv2.imshow('frame', frame) if cv2.waitKey(1) == ord('q'): break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 ``` 注意: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实际运行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另外,由于YOLOv5模型是通过PyTorch实现的,因此在安装和使用时需要注意PyTorch版本和环境的配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