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设计模为三位数的计数器

本文简单介绍了Verilog,并使用Verilog设计了一款计数器


前言

就当前来说,学习Verilog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从事或有兴趣从事数字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或硬件工程领域的人来说。


一、Verilog是什么?

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HDL),用于描述数字电路和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它广泛用于数字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领域。

Verilog最早由Gateway Design Automation公司于1984年开发,现在已经成为通用的硬件描述语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电路设计任务中。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可读性强、易于理解和精确描述数字电路的语言,以便设计工程师能够使用它来描述、设计和验证数字电路。

Verilog提供了描述数字逻辑元素(如门、寄存器、触发器等)和它们之间连接的语法和语义。使用Verilog,可以对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时序特性和结构进行建模。Verilog代码由模块组成,模块定义了数字电路的接口和行为。通过实例化各个模块并连接它们,可以构建更复杂的电路和系统。

Verilog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如层次结构建模、测试向导和仿真功能,这些功能有助于验证电路和系统的正确性。

总而言之,Verilog是一种用于描述数字电路和系统的硬件描述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并在数字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设计计数器

1.设计思路

在这里,我采用了数字电路设计的方法去设计了一款有时钟信号驱动的模为三位数的计数器,即用两个三个不同的模值的计数器来联立构成一个模更大的计数器,并用数码管显示其数值。该设计思路代码虽然较长,但其代码结构更容易观察。当然,存在更直接简洁的设计方法,这里并没有展示。

2.代码

module CNT (CLK,RST,EN,M,DOUT1,DOUT2,DOUT3,COUT1,COUT2);  //模块接口声明:该模块具有6个输入端口(CLK、RST、EN、M)和5个4位输出端口(DOUT1, DOUT2, DOUT3, COUT1, COUT2)
input CLK,EN,RST,M;
output[3:0] DOUT1,DOUT2,DOUT3,COUT1,COUT2; 
reg[3:0] Q1,Q2,Q3;  //寄存器声明:模块内部定义了三个4位宽的寄存器 Q1、Q2 和 Q3 用于存储计数值。
reg[6:0] SG0,SG1,SG2;
reg COUT1,COUT2,COUT3,cnt,clk1;
assign DOUT1=Q1;
assign DOUT2=Q2;
assign DOUT3=Q3;

//分频计数器:使用 `always @(posedge CLK)` 块实现了一个分频计数器。每当 CLK 上升沿触发时,计数器 cnt 自增,当 cnt 达到49999999(约50MHz时钟下的分频)时,将 clk1 置为高电平,并将 cnt 重置为0,用来生成一个较低频率的时钟信号 clk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cnt=cnt+1;
         if (cnt>49999999) begin clk1=1'b1;  cnt=0;  end
         else  clk1=1'b0;  //50000000分频
    end  

//计数器 Q1 的递增和溢出:使用 `always @(posedge clk1 or negedge RST)` 块实现了 Q1 的递增和溢出检测。当 RST 为低电平时,将 Q1 重置为0;当 EN 为高电平时,在每个 clk1 的上升沿触发时,如果 Q1 小于 9,则 Q1 递增1,否则将 Q1 重置为0。
always @(posedge clk1 or negedge RST)
  begin
    if (!RST) Q1 <= 0;
    else if(EN) 
	 begin 
	   if (Q1<9)	Q1 <= Q1+1;
      else Q1<=4'b0000; 
	 end	
  end
always @(Q1)
if (Q1==4'h9) COUT1=1'b1; 
else COUT1=1'b0;

//计数器 Q2 的递增和溢出:使用 `always @(negedge COUT1 or negedge RST)` 块实现了 Q2 的递增和溢出检测。当 RST 为低电平时,将 Q2 重置为0;当 EN 为高电平时,在每个 COUT1 信号的负边沿或 RST 的负边沿触发时,如果 Q2 小于 9,则 Q2 递增1,否则将 Q2 重置为0。
always @(negedge COUT1 or negedge RST)
  begin
    if (!RST) Q2 <= 0;
    else if(EN) 
	 begin
		if (Q2<9)	Q2 <= Q2+1;
      else Q2<=4'b0000; 
	 end	 
  end
always @(Q2)
if (Q2==4'h9) COUT2=1'b1; 
else COUT2=1'b0;

//计数器 Q3 的递增和溢出:使用 `always @(negedge COUT2 or negedge RST)` 块实现了 Q3 的递增和溢出检测。当 RST 为低电平时,将 Q3 重置为0;当 EN 为高电平时,在每个 COUT2 信号的负边沿或 RST 的负边沿触发时,如果 Q3 小于 (1+M)(M 是一个输入参数),则 Q3 递增1,否则将 Q3 重置为0。
always @(negedge COUT2 or negedge RST)
  begin
    if (!RST) Q3 <= 0;
    else if(EN)  
	 begin	 
	   if (Q3<(1+M))	Q3 <= Q3+1;
      else Q3<=4'b0000; 
	 end	 
  end

//7段数码管显示:在 `always @(posedge clk1)` 块中,根据 Q1、Q2 和 Q3 的值,使用 case 语句为 DOUT1、DOUT2 和 DOUT3 分配相应的7段译码值,将其分别赋给 SG0、SG1 和 SG2 用于7段数码管的显示。
always @(posedge clk1)
    begin
         case (DOUT1)
            0:SG0<=7'b1000000; 1:SG0<=7'b1111001;
            2:SG0<=7'b0100100; 3:SG0<=7'b0110000;
            4:SG0<=7'b0011001; 5:SG0<=7'b0010010;
            6:SG0<=7'b0000010; 7:SG0<=7'b1111000;
            8:SG0<=7'b0000000; 9:SG0<=7'b0010000; //7段译码值
           default: SG0=7'b0000000;
         endcase
         case (DOUT2)
            0:SG1<=7'b1000000; 1:SG1<=7'b1111001;
            2:SG1<=7'b0100100; 3:SG1<=7'b0110000;
            4:SG1<=7'b0011001; 5:SG1<=7'b0010010;
            6:SG1<=7'b0000010; 7:SG1<=7'b1111000;
            8:SG1<=7'b0000000; 9:SG1<=7'b0010000; //7段译码值
           default: SG1=7'b0000000;
         endcase
			case (DOUT3)
            0:SG2<=7'b1000000; 1:SG2<=7'b1111001;
            2:SG2<=7'b0100100; 3:SG2<=7'b0110000;
            4:SG2<=7'b0011001; 5:SG2<=7'b0010010;
            6:SG2<=7'b0000010; 7:SG2<=7'b1111000;
            8:SG2<=7'b0000000; 9:SG2<=7'b0010000; //7段译码值
           default: SG2=7'b0000000;
         endcase
   end
endmodule

总结

在总体上,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计数器模块,通过输入时钟信号 CLK、复位信号 RST、使能信号 EN 和参数 M,以及内部的计数器和逻辑电路,实现了基于分频的计数器功能,并将计数结果分别显示在三个4位的数码管上。同时,根据计数值和溢出情况,产生了两个溢出标志 COUT1 和 COUT2。

  • 5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 回答1: 可以使用Verilog语言设计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具体步骤如下: 1. 定义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包括时钟信号、复位信号和计数器输出信号。 2. 在块中定义一个计数器变量,用于存储当前的计数值。 3. 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触发计数器变量加1,同时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计数值,如果达到则将计数器变量清零。 4. 在复位信号为高电平时,将计数器变量清零。 5. 将计数器变量的值输出到计数器输出信号端口。 6. 在测试中,可以通过给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输入不同的信号来测试计数器的功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Verilog代码示例: module decimal_counter( input clk, // 时钟信号 input rst, // 复位信号 output reg [3:0] count // 计数器输出信号 ); reg [3:0] cnt; // 计数器变量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rst) begin cnt <= 0; // 复位时清零 end else begin cnt <= cnt + 1; // 计数器加1 if (cnt == 9) begin cnt <= 0; // 达到最大计数值时清零 end end end assign count = cnt; // 输出计数器值 endmodule 这个计数器可以计数0到9,然后重新从0开始计数。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计数器的位数和最大计数值。 ### 回答2: 设计一个十进制计数器,需要使用Verilog语言来进行设计。这个计数器可以用来实现十进制加法器,或者作为一个时序电路的组成部分,来实现各种定时功能。下面将从Verilog设计的角度,介绍计数器设计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白计数器的基本原理。计数器就是一个能够在一个特定的时钟脉冲下进行自增的电路。对于十进制计数器来说,每次自增后,其输出应该在整个数字范围内从0逐渐增加到9,然后再从0开始重新计数。这个过程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状态变量和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个计数器的基本结构。这个计数器需要有一个时钟输入端,一个复位输入端和十进制的输出端。同时需要设计一个状态变量来存储二进制形式下的当前计数,以及一些组合逻辑来实现状态变量的更新。 为了实现二进制到十进制输出的转换,可以使用查找表来进行转换。就是将0~9的十进制数对应的二进制码存储在一个查找表中,在完成计数时,按照当前状态变量的值,在查找表中搜索出对应的十进制数,然后输出到计数器的输出端。 在Verilog设计中,需要定义一个块来实现计数器,该块包括输入和输出的端口以及中间的辅助变量、状态变量等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定义与时钟相关的触发器,以及状态变量更新和输出电路的组合逻辑。在设计块时,需要考虑到时钟脉冲缩短或变长的情况,防止出现意外的计数错误。 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确定计数器的标准,即确定每个时钟脉冲下的计数范围,以及应该如何进行状态变量的变化。一般来说,计数器的状态变量应该使用二进制形式存储,通过组合逻辑将其转化为十进制数。 最后,需要针对计数器进行测试,使用Verilog仿真工具,拟输入时钟脉冲、复位输入等条件下的计数器工作情况,验证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正确性。 总之,在Verilog设计中,实现十进制计数器需要确定其基本结构和状态变量,设计相应的时序电路和组合逻辑实现,保证计数器能够正常工作,然后进行拟测试验证。这样,才能成功地实现一个高效平稳的十进制计数器。 ### 回答3: Verilog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它可以使我们设计出数字电路。这篇文章将向您介绍如何使用Verilog设计一个简单的十进制计数器。 在本设计中,我们将使用Verilog设计一个4位十进制计数器。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计数器块。计数器块输入是一个时钟信号clk和一个复位信号rst,输出是一个4位的计数器值cnt。 ```verilog module counter( input clk, input rst, output reg [3:0] cnt ); always @(posedge clk, posedge rst) begin if (rst) begin cnt <= 0; end else begin cnt <= cnt + 1; end end endmodule ``` 上面的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counter的块,它有一个时钟信号clk和一个复位信号rst作为输入,一个4位计数器值cnt作为输出。该块使用always块来实现计数逻辑。当rst信号为1时,计数器被重置为0;否则,cnt将被增加1。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计数器块实例化为一个顶层块,并定义一个时钟信号。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使用一个90MHz的时钟信号clk,并将计数器块实例化为一个名为top的块。 ```verilog module top; reg clk = 0; always #5 clk = ~clk; wire [3:0] cnt; counter counter_inst( .clk(clk), .rst(0), .cnt(cnt) ); initial begin $monitor("cnt=%d", cnt); end endmodule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一个reg类型的变量clk来定义时钟信号,并设置它的初始值为0。然后使用always块来实现clk信号的周期性翻转。在这个例子中,clk每5个时间单位翻转一次(由#5指定)。我们还实例化了计数器块,并将它的输入和输出连接到顶层块中。最后,我们在initial块中使用$monitor函数输出计数器值cnt。 现在,当我们运行Verilog仿真器时,将会输出如下结果: ``` cnt=0 cnt=1 cnt=2 cnt=3 cnt=4 cnt=5 ... ``` 我们可以看到,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并每次递增1,直到15,然后再次从0开始。 这就是我们如何使用Verilog设计一个简单的十进制计数器的步骤。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Verilog的内容,建议您深入了解其语法和原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智珂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