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披露,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达到60%,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关键科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专利布局直接反映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从技术领域分布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专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智能感知技术占比约28%,包括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决策与优化算法占比约25%,涵盖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智能控制与应用占比约35%,涉及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应用场景;基础硬件占比约12%,包括AI芯片、传感器等。这种分布格局体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技术积累。
在区域分布上,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五省市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总量的72%。其中,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创新高地成为专利产出的主要来源地。企业成为专利申请的主力军,华为、百度、腾讯等科技企业的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分析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三方面因素: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过去五年该领域研发经费年均增长超过20%;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专项发展规划、税收优惠等配套措施;以及活跃的市场应用场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
我国在人工智能专利质量方面也取得显著进步。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从2018年的35%提升至2023年的52%,专利引用率和转化率持续提高。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专利培育,完善专利审查标准,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同时,将推动建立人工智能专利池,支持企业开展交叉许可,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