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汽车电子系统中,电磁兼容性(EMC)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考量。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迅速发展,车载电子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汽车电子领域,如何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尤其是传导EMI,已成为设计和研发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EMC问题的普遍性与挑战
EMC问题在很多领域的产品设计中都会遇到,尤其是在高频开关电源和高速数字电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EMI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电源管理芯片、传感器、摄像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设备频繁出现EMI问题。为了抑制这些问题,工程师们通常在原理图设计和PCB布局时,会考虑通过优化开关转换速率,减少高di/dt的环路面积等手段来降低噪声源。
然而,即使在电路设计和布局方面采取了极大的谨慎,传导EMI的问题仍然可能无法彻底解决。这是因为噪声不仅与电流强度有关,还与电路的寄生参数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开关操作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不连续性,会在电源输入端产生电压纹波,进一步加剧EMI问题。
因此,针对EMI问题,单靠电路设计的优化和谨慎布局往往不够,必须采用其他有效手段,尤其是利用滤波器进行有效的EMI抑制。
二、问题描述:车载摄像头的传导EMI问题
本案例中的被测产品是一款车载摄像头,采用了DCDC降压芯片,输入电压为12V,输出电压为3.3V,开关频率为1.2MHz。传导EMI测试采用的是CISPR25标准,该标准专门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测试,规定了不同频段的噪声限值。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低频段的噪声超标严重,尤其是在1.2MHz频率点(超标点M1),这表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源的DCDC转换器。具体来说,DCDC芯片的开关频率导致了较强的电磁干扰,且由于采用了传导电压法进行测试,辐射路径主要通过电源线传播。
三、整改分析与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需要确认噪声的源头和传播路径。通过进一步排查,确认了噪声主要源自DCDC降压芯片的开关频率。为了降低开关频率引起的传导EMI,需要采取措施抑制电源线中的噪声。
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是通过添加滤波器来降低噪声。在本案例中,我们选择了一个LC滤波器来进行整改。根据传导EMI的频谱特性,我们知道噪声频点主要集中在1.2MHz,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来有效滤除该频率点的噪声。
滤波器设计:二阶LC滤波器的选择
LC滤波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EMI抑制的方案,其中电感和电容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二阶滤波器的特性,其插入损耗大约为40dB/十倍频,因此我们需要计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根据公式,截止频率应该是噪声频率的十分之一。
在本案例中,噪声频点为1.2MHz,因此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应为120kHz。选择22uH的电感后,通过计算得出所需的电容值约为80nF,因此我们选择了常见的82nF和100nF电容进行搭配。
整改后的滤波器设计如图所示,我们通过在电源输入端串联滤波器,成功抑制了1.2MHz的噪声。在整改后,通过测试,发现1.2MHz频点的噪声得到了18dB的改善,整体测试数据比标准值多出了5dB的余量,符合CISPR25 Class 3标准。
四、整改结果与测试验证
整改后,我们重新进行了传导EMI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噪声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具体来说,1.2MHz频点的噪声幅度减少了18dB,整体噪声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成功通过了CISPR25 Class 3的标准要求。
从整改后的测试结果来看,经过滤波器的抑制,低频噪声得到了有效的减小,进一步确认了滤波器在抑制电磁干扰中的重要作用。
五、经验教训
本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滤波器设计来解决汽车电子设备中的传导EMI问题。在面对复杂的EMC问题时,除了从电路设计和布局入手外,合理的测试工具和设备(如频谱仪、示波器等)也极为重要,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精确识别噪声源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整改。
在实际设计中,工程师们应关注以下几点:
- 及时识别噪声源和路径:通过测试和分析确定噪声的源头,并准确找到传播路径。
- 合理选择滤波器参数:根据噪声频率和EMI标准,选择合适的电感、电容等元件,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
- 测试验证与优化:在整改后进行严格的测试,验证滤波效果,确保产品能够满足EMI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