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C(恒流)、CR(恒阻)负载的认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区别

在测试250W28VDC/DC器件时,发现在CC模式下拉载电流导致输出电压异常。问题源于器件输入端响应时间长,而CC模式要求快速建立。改为CR模式后,器件输出恢复正常。响应时间和负载类型对器件性能有显著影响,提示在测试中需考虑设备的上升速率和兼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近期在筛选测试中,碰到一款DC/DC器件型号,及其与众不同,使我们一度“一筹莫展”又“无可奈何”,好在最后顺利PASS,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心得,为了今后避免这类事情重蹈覆辙,也希望能给其他小伙伴提供到一些帮助,决定自我总结,浅谈恒流负载,恒阻负载对DC/DC工作所产生的影响。

事情起因:在该型号器件首次进行测试时,250W,28V输出的DC/DC在拉载0.02A时,器件输出电压正常,在拉半载(4.5A)时,器件输出电压跌落到5V。取下器件测量该器件连接性以及器件内部阻抗时,发现没有任何变化。随即再进行测试,发现该器件在拉载0.02A时,器件无输出,进行多次试验后依旧无输出,过了一段时间后,器件有过一次输出电压正常,随后又无输出。

以上现象困扰了我们两天,不知原因。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用的是电子负载调节的CC模式进行拉载。器件输入端电流为130mA,与实际工作所产生的的370mA相比,器件内部明显有一部分回路没有正常工作,导致输出端无法建立。示波器所采集的信号如下图:

以上波形能看出,器件输入端工作良好,不存在震荡现象,器件输出端震荡明显,有较为清晰的毛刺,使得该器件输出端无法建立。

之后,我们在器件空载测试时,发现器件输入端响应较长,输入端的工作电流需要2-3s后,才可以完全工作,于是我们在器件输出端挂功率电阻进行试验,分别选取5Ω,15Ω,30Ω。

发现器件输出电压正常,带载功能良好。

总结分析:部分DC/DC适用于CR模式,选择CC模式的话,由于拉载的电流值一定,器件输入端需要在短时间内完全建立,器件才可以正常输出,但部分器件输入端响应会较长,CC模式会导致内部控制回路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器件无输出电压。选择CR模式的话,负载值一定,器件工作的电压,电流会成比例缓慢增大,留给器件的输入端响应时间会较长,适合部分响应较慢且适宜阻性负载的器件,从而使得器件输出电压正常。既然牵扯到响应和延时上升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其实最后也有更换电源和电子负载。因为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上升速率是不同的。正是因为这些因素,PASS的到来才显得可贵。

今天刚好正逢癸卯兔年正月十五,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