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生成 | 图解B样条曲线生成原理(基本概念与节点生成算法)

42 篇文章 317 订阅 ¥129.90 ¥99.00

0 专栏介绍

🔥附C++/Python/Matlab全套代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竞赛必备!详细介绍全局规划(图搜索、采样法、智能算法等);局部规划(DWA、APF等);曲线优化(贝塞尔曲线、B样条曲线等)。

🚀详情:图解自动驾驶中的运动规划(Motion Planning),附几十种规划算法


1 什么是B样条曲线?

为了解决贝塞尔曲线无法局部修正、控制性减弱、曲线次数过高、不易拼接的缺陷,引入B样条曲线(B-Spline)。对贝塞尔曲线不了解的同学请看曲线生成 | 图解贝塞尔曲线生成原理(附ROS C++/Python/Matlab仿真)

B样条曲线是一种用于表示和描绘曲线的数学工具,它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动画和数值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名称中的B代表了基本(basis),而样条则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绘制曲线的技术,例如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模拟、金融和经济分析等。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样条通常用于创建平滑的曲线和曲面,以便在三维场景中呈现出更真实的效果。在物理学模拟中,样条可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形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样条曲线的性质包括平滑性、局部控制性、递归计算和多项式插值。通过调整控制点的位置、权重和节点序列,可以改变B样条曲线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曲线的精确控制。B样条曲线常用于描述自然曲线和复杂曲线,如汽车外形、飞机机翼、艺术造型等。在计算机图形学中,B样条曲线可以用来生成圆滑的曲线路径,进行形状建模和渲染,以及实现动画效果等。

在运动规划中,B样条曲线也是一种很强大的曲线生成和轨迹优化工具,接下来介绍其基本原理。

2 基函数的de Boor递推式

B样条曲线的核心是具有局部性的基函数(Basic function)——当改变一个控制节点时,只会变动该点旁边有限段曲线(样条曲线则需要重新计算整条曲线,因为它由一组控制点唯一确定),而非“牵一发动全身”。如图所示给出了B样条与贝塞尔曲线基函数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采用Cox-de Boor递推定义B样条曲线的基函数

N i , k ( t ) = t − t i t i + k − t i N i , k − 1 ( t ) + t i + k + 1 − t t i + k + 1 − t i + 1 N i + 1 , k − 1 ( t ) N_{i,k}\left( t \right) =\frac{t-t_i}{t_{i+k}-t_i}N_{i,k-1}\left( t \right) +\frac{t_{i+k+1}-t}{t_{i+k+1}-t_{i+1}}N_{i+1,k-1}\left( t \right) Ni,k(t)=ti+ktittiNi,k1(t)+ti+k+1ti+1ti+k+1tNi+1,k1(t)

其中 N i , k ( t ) N_{i,k}\left( t \right) Ni,k(t)称为第 i i i个控制节点的 k k k次( k + 1 k+1 k+1阶)B样条基函数 i = 0 , 1 , ⋯   , n − 1 i=0,1,\cdots ,n-1 i=0,1,,n1 k ⩾ 1 k\geqslant 1 k1且规定 0 / 0 = 0 {{0}/{0}}=0 0/0=0。特别地,有

N i , 0 ( t ) = { 1 , t ∈ [ t i , t i + 1 ) 0 , o t h e r w i s e N_{i,0}\left( t \right) =\begin{cases} 1,t\in \left[ t_i,t_{i+1} \right)\\ 0,\mathrm{otherwise}\\\end{cases} Ni,0(t)={1,t[ti,ti+1)0,otherwise

即高次B样条基函数为若干低次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 N i , k ( t ) N_{i,k}\left( t \right) Ni,k(t)的次数 k k k与控制节点的个数 n n n无关,因此B样条曲线自由度更大——允许定义多个控制点而不用担心曲线次数过高导致计算困难

3 B样条曲线基本概念图解

B样条曲线定义为用基函数加权的控制节点

P ( t ) = ∑ i = 0 n − 1 p i N i , k ( t ) , t ∈ [ t k , t n ) \boldsymbol{P}\left( t \right) =\sum_{i=0}^{n-1}{\boldsymbol{p}_iN_{i,k}\left( t \right)}, t\in \left[ t_k,t_n \right) P(t)=i=0n1piNi,k(t),t[tk,tn)

其中 T = { t 0 , t 1 , ⋯   , t m − 1 } T=\left\{ t_0,t_1,\cdots ,t_{m-1} \right\} T={t0,t1,,tm1}是一个一维单调非递减序列,称为节点向量(knot vector),其中的元素 t i t_i ti称为节点(knot),区间 [ t i , t i + 1 ) \left[ t_i,t_{i+1} \right) [ti,ti+1)称为第 i i i节点区间(knot range),节点在样条曲线上的映射 P ( t i ) \boldsymbol{P}\left( t_i \right) P(ti)称为曲节点(knot point)

在节点向量中,若某节点 t i t_i ti出现 l l l次,则称 t i t_i ti重复度 l l l多重节点,否则为简单节点。与贝塞尔曲线不同,仅当B样条曲线首末节点重复度为 k + 1 k+1 k+1时,曲线本身才穿过首末控制点

接下来分析B样条曲线的局部支撑性。基函数 N i , k ( t ) N_{i,k}\left( t \right) Ni,k(t)在区间 [ t i , t i + k + 1 ] \left[ t_i,t_{i+k+1} \right] [ti,ti+k+1]上非零,因为该区间上总存在不为零的零阶基函数 N i , 0 N_{i,0} Ni,0,该区间称为支撑区间,对应样条曲线上的区段称为支撑曲线。由于 N i , k ( t ) N_{i,k}\left( t \right) Ni,k(t)直接与控制节点 p i \boldsymbol{p}_i pi相乘,所以 p i \boldsymbol{p}_i pi只影响其支撑区间 [ t i , t i + k + 1 ] \left[ t_i,t_{i+k+1} \right] [ti,ti+k+1]上对应支撑曲线的形状。所以B样条曲线也可视为若干段贝塞尔曲线的拼接,是贝塞尔曲线的推广,相邻贝塞尔曲线间存在若干重合节点,保留了对称性、几何不变性、变差伸缩性等优良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使每个控制节点都有合法的支撑区间与之匹配,节点数量应满足

m = n + k + 1 m=n+k+1 m=n+k+1

B样条曲线的次数指基函数多项式的最高次数,阶数则可视为控制节点 p i \boldsymbol{p}_i pi所影响的节点数。当节点区间 [ t i , t i + 1 ) \left[ t_i,t_{i+1} \right) [ti,ti+1)上的非零 k k k次基函数达到最大数量 k + 1 k+1 k+1个时,令其满足

∑ j = i − k i N j , k = 1 \sum_{j=i-k}^i{N_{j,k}}=1 j=ikiNj,k=1

称为基函数的加权性质。显然,对于 k k k次基函数,节点区间 [ t 0 , t k ) \left[ t_0,t_k \right) [t0,tk) [ t n , t n + k ) \left[ t_n,t_{n+k} \right) [tn,tn+k)上的非零基函数不足 k + 1 k+1 k+1个,它们的加权和不为零,在这些区间计算B样条曲线会导致错误,因此B样条曲线定义在区间 [ t k , t n ) \left[ t_k,t_n \right) [tk,tn)上。如图所示是关于B样条曲线定义区间的实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节点生成公式

B样条曲线由控制节点与节点向量唯一确定,通过改变节点向量中节点的分布特征,可以构造不同类型的B样条曲线

  • 均匀B样条曲线(Uniform B-Spline Curve)

    节点向量中的节点沿数轴方向等距离均匀分布,所有节点区间等距,即 t i + 1 − t i = c o n s t > 0 , i = 0 , 1 , ⋯   , n + k t_{i+1}-t_i=\mathrm{const}>0, i=0,1,\cdots ,n+k ti+1ti=const>0,i=0,1,,n+k

  • 准均匀B样条曲线(quasi-Uniform B-Spline Curve)

    节点向量中的首末节点重复度为 k + 1 k+1 k+1,其余节点沿数轴方向等距均匀分布且重复度为1。可以证明该情况下,当 k = n k=n k=n时,B样条基函数 N i , k ( t ) N_{i,k}\left( t \right) Ni,k(t)退化为伯恩斯坦多项式,即B样条曲线退化为贝塞尔曲线

  • 非均匀B样条曲线(non-Uniform B-Spline Curve)

    节点向量任意分布

节点生成通常有两种方法:

  • 均匀法
    { t 0 = t 1 = ⋯ = t k = 0 t k + i = i n − k + 1 , i = 1 , 2 , ⋯   , n − k − 1 t n = t n + 1 = ⋯ = t n + k = 1 \begin{cases} t_0=t_1=\cdots =t_k=0\\ t_{k+i}=\frac{i}{n-k+1}, i=1,2,\cdots ,n-k-1\\ t_n=t_{n+1}=\cdots =t_{n+k}=1\\\end{cases} t0=t1==tk=0tk+i=nk+1i,i=1,2,,nk1tn=tn+1==tn+k=1
    该方法不依赖于参数选择。
  • De Boor法
    { t 0 = t 1 = ⋯ = t k = 0 t k + i = 1 k ∑ j = i i + k − 1 u j , i = 1 , 2 , ⋯   , n − k − 1 t n = t n + 1 = ⋯ = t n + k = 1 \begin{cases} t_0=t_1=\cdots =t_k=0\\ t_{k+i}=\frac{1}{k}\sum_{j=i}^{i+k-1}{u_j}, i=1,2,\cdots ,n-k-1\\ t_n=t_{n+1}=\cdots =t_{n+k}=1\\\end{cases} t0=t1==tk=0tk+i=k1j=ii+k1uj,i=1,2,,nk1tn=tn+1==tn+k=1
    该方法对选择的参数进行窗口平滑。

曲线生成 | 图解B样条曲线生成原理(附ROS C++/Python/Matlab仿真)将继续介绍B样条曲线的计算算法——近似和插值应用,并给出代码实现。


🔥 更多精彩专栏


👇源码获取 · 技术交流 · 抱团学习 · 咨询分享 请联系👇
  • 93
    点赞
  • 9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8
    评论
prim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问题的算法。最小生成树是指在一个连通加权图中找到一棵包含所有顶点并且边权值之和最小的树。 下面以一个例题图来解释prim算法的过程。假设我们有一个加权图,顶点分别为A、B、C、D、E,边的权值为: AB: 2 AC: 3 AD: 7 BC: 8 BE: 4 CE: 5 DE: 6 首先选择一个任意顶点作为起始点,我们选择A点作为起始点。将A点标记为已访问,然后找到与A点相邻的边中权值最小的边,即AB,将B点标记为已访问。此时A—B这条边就成为了最小生成树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与A、B点相邻的边中权值最小的边。分别是AC和BE,我们选择AC这条边,将C点标记为已访问。此时A—B和A—C这两条边就成为了最小生成树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找到与A、B、C点相邻的边中权值最小的边。分别是AD和CE,我们选择CE这条边,将E点标记为已访问。此时A—B、A—C和C—E这三条边就成为了最小生成树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找到与A、B、C、E点相邻的边中权值最小的边,即DE。将D点标记为已访问。此时A—B、A—C、C—E和D—E这四条边就组成了最小生成树。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得到了最小生成树,其包含了ABCED这5个顶点,使得边的权值之和最小。这就是prim算法的过程,通过不断选择最小的边来构建最小生成树。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r.Wint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