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物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生物神经网络

引言

(1)从解剖学和生理学来看,人脑是一个复杂的并行系统,它 不同于传统的 Neumann式计算机,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认 知”“意识”和“感情”等高级脑功能。

(2)人工方法摸拟这些功能,毫无疑问,有助于加深对思维及 智能的认识。因为我们通过人工的方法模拟大脑的功能,

(3)神经网络是一门活跃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可用来描述认知、 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其中心问题是智能的认知和模拟。

(4) 20世纪80年代初,神经网络开始崛起,对认知和智力本质 的基础研究乃至计算机产业都产生了空前的刺激和极大的 推动作用。

(5) 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成为关注热点,引爆了人工智能席 卷全球的热潮。

背景

(1)20世纪初期的神经生物学已经阐明,人的智力功能定 位在人的大脑皮层,后者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和支持神 经元的胶质细胞组成的,其中,神经元是基本的信息 处理单元。

(2) 1943年,McCulloch和Pitts提出了神经元的数理逻辑 模型(MP模型)。

(3)由此,人们很自然想到了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来构造 类似大脑皮层结构的、具有智能行为的机器系统,这 就是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中的结构模拟方法:人工神 经网络方法。

大脑皮层

(1)大脑皮层作为结构模拟的对象,是我们应该了解学习 的。

(2)大脑半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或大 脑皮质,是由无数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称为神经元) 和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纤维构成。

(3)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都是分层排列,神经元 之间连接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大脑皮层具有高度的 分析与综合能力,构成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4)人的感觉器官担负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的任务,这些 信息经过传导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皮层,在这里进行 各种复杂的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策略控制效应器官 对外部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

(5) 大脑皮层是如何完成这些处理任务的呢?

(6)这就导致对于细胞和分子层次的考察。

(7)大脑皮层大约包含有10^12个神经元 。

(8)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3~ 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这 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称为突触

(9) 这些神经元与突触形成了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样 的生物神经网络。

(10)虽然每一个神经元都比较简单,但如此大量的神经元 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极其丰富多彩、变 化万端的思维方式。

(11)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 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12) 神经元之间连接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行为方式的多样 化,这是“连接主义”的理论信仰。

(13) 研究者利用大脑表面的裂和沟人为地把大脑皮层分为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14) 这种分法实际上也反映和界定了不同脑区的结构和功 能的相对特异性。

(15)额叶的范围从大脑前端的额极到中央沟,下部经外侧 裂与颞叶分开,面积占大脑半球的1/3,其中央前回是 初级运动皮层,三角部和岛盖部是运动型语言中枢。

(16) 顶叶的范围从中央沟向后与颞叶和枕叶接壤,其中央 后回是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缘上回和角回是感觉性语 言中枢。

(17)颞叶位于外侧裂的下方,其颞横回是听觉初级皮层。

(18) 枕叶是视觉皮层。

(19) 岛叶与内脏活动等功能相关。

大脑信息处理与计算机不同

大规模并行处理。

(1)尽管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是以毫秒计的,比 普通的电子计算机慢很多,但人们通常能在1ms以内对 外界事物做出判断和决策,这对传统的计算机或人工 智能是做不到的。

(2) 人脑的“计算” 是建立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基础之上 的。

(3) 与大脑类似的神经网络也是大规模并行处理,与多处 理机构成的并行系统是不同的。

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善于联想、概括、类比和推广

(1)人脑的“计算” 是建立在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基础之上的。

(2) 每天有大量神经细胞正常死亡,但不影响大脑正常的功能;大脑 局部损伤会引起某些功能衰退,但不是功能突然丧失。有时还可以逐步自愈。

(3) 计算机中元器件的局部损坏,或者程序中的微小错误都可能引起 严重的后果,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

(4)人脑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巨大差别在于对信息的记忆和处理方式 不同。

(5) 计算机的模式是信息局部存储,按程序提取有关的信息,送到运算处理 器;

(6) 大脑中信息的记忆和处理是合二为一的,是通过改变突触的效能实现的。

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

(1)人脑功能受先天因素制约,同时,后天因素,如经历、 训练、学习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2) 这表明人脑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

(3) 计算机则仅是符号处理系统,强调程序编写,系统功 能取决于编写者的知识和能力。

基本结构

大脑是目前所知最复杂的一种信息 处理装置。 大脑皮层中具体承担信息处理任务 的生物神经元和生物神经网络的结 构和功能具体又如何呢?

现已了解,神经系统内有两类细胞: 神经元 ,支持神经元的胶质细胞。神经元是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它本身又由细 胞核、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构成。

内质网是合成膜和蛋白质的基础 。

高尔基体是加工合成物以及分泌糖类物质。

(2)细胞体外周一般生长有许多树状突起,称为 “树突” ,是神经元的主要接受器。

(3)细胞体还延伸出一条主要的管状纤维组织,称为“轴突” 。

(4) 在轴突的外面,可能包有一层厚的绝缘组织,称为髓鞘(梅 林鞘)。

(5)这种轴突称为“有鞘轴突” 。

(6)通常,髓鞘被分为许多更短的段,一段一段之间的部位称为 朗飞节。

(7) 没有髓鞘的那些部分轴突,就称为“无鞘轴突” 。

(8)轴突的主要作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导信息,方向是由 轴突的起点(细胞体)传向它的末端。

(9) 通常,在轴突的末端会分出许多末梢,这些末梢同其 后的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或者轴突)构成一 种称为突触的机构。

突触:

(10)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的末梢称为突触前膜 。

(11) 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称为突触后膜 。

(12)前膜与后膜之间的窄缝空间称为突触间隙。

(13)沿着轴突传送的是生物电信号,到达突触间隙以后,生物电 信号不能在间隙中传递,生物电信号就转变为生物化学信 号。

(14)前一个神经元的信息经过它的轴突传到末梢之后,就是通过 突触对后面各个神经元产生影响。

(15)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功能活动的影响情况的不同,可 以对突触进行分类: 兴奋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效应 。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 。

(16)一般的,一个神经细胞体上有大量的突触,有兴奋性的,也 有抑制性的。

(17)细胞体的兴奋与否决定于这些突触产生的局部电流的总和

反射弧:

(18)通常,仅由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构成的路径 (叫反射弧)为数很少。大多数都有若干个中间神经元,其 联系方式可以有以下类型:

辐射方式:一个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 突触联系。

聚合方式: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都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 系。

(19)环状和连锁状,上述两种方式的混合方式。

反馈:

(20)兴奋通过连锁状中间神经元的接替联系可在空间上加强或扩 大作用范围。

(21) 兴奋通过环状中间神经元的接替联系,

如果这些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的,则兴奋通过这一环路传递后在时 间上将加强作用的持久性,这属于正反馈联系;如果其间某些中间神经元是抑制性的,并与它返回的那个细胞体 构成抑制性突触,则兴奋通过这一环路后将使原发的神经元的活 动减弱或终止,这属于负反馈联系。

(22)由于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巨大,他们的组合 可以产生出许多千差万别的作用结果。正是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高度复 杂化和多样化的结构基础。 以上分析引出了神经网络的概念。

人脑学习的突触修正学派

目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人脑学习和记忆机制研究的突触修正 学派,认为:

  • 人脑学习所获得的信息是分布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上的。

  • 人脑的学习和记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训练中完成的突触联结权 值的修正和稳定过程 。

  • 学习表现为突触联结权值的修正,记忆则表现为突触联结权值的 稳定。

复杂的生物信息系统

  • 神经元及其组成的神经网络本质上是一种高度复杂的、非线 性的、并行/串行处理兼有的动态信息系统。

  • 正是通过这样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系统外部的信息刺激被 加工成为系统的智能响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alaxy_Robo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