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具:凸透镜(焦距已知),照相机(实物、模型或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哪位同学使用过照相机?说一说你照相的过程.
2.你们知道照相机能成什么样的像吗?照相机成的像在哪里?

二、照相机的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胶卷上有感光物质。

三、简介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展示照相机挂图或模型、多媒体,对照讲解以下各部分的功用:
调焦: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以便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调焦环上面的数字是指被照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环上的数字越小,进入镜头的光越多.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快门上的数字表示多少分之一秒.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短.
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

四、眼睛的成像原理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根据预备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结合板画,讲解眼睛望远时的调节过程)
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结合板画,讲解眼睛近观时的调节过程)
近视眼是怎么回事?怎样矫正?
我想先请眼睛近视的同学谈谈他看远近物体时有什么感受?
然后,利用彩色投影,结合板画,讲解近视眼的成因,让同学们知道,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某点发出的光会聚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活动:视力的矫正
按照书本89页活动,先做戴上眼镜后得到清晰的像,然后移去眼镜,拿光屏去找清晰的像在哪里,看像靠前还是向后移了。
在同学讨论后板画通过凹透镜矫正后的光路简图,并让同学在彩色投影片上获得与巩固有关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信息。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如长时间看书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看书时眼睛不要离书本太近等
有同学看见老人串针线时的情景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会说明老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然后,结合板画、板书,通过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比较对比,得到远视眼成因、通过凸透镜矫正的知识。
思考与讨论: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六、练习,书本P90页1、2题
教学体会
物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素养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质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