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马获亚军,订单暴增800%,对话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

“人形机器人半马揭开了所有的遮羞布,经过这一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大幅提升”“之前觉得波士顿动力是人类之光,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仰望着,现在我们蹦一下就能够着了”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AGI》栏目

作者|崔玉贤

编辑|丁广胜

“半马之后,我们的订单量暴增,一上午就有大几十台订单,都是直接付了定金。”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与网易科技对话中说道。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火了,跟着火的不仅有获得冠军的天工机器人,更有刷爆朋友圈取得第二名的小顽童队,它身高仅1.2米,被认为是跑步姿势最好,最流畅的机器人。

也是全场唯一全程无需人类陪跑、独立完成比赛的机器人。

对此,姜哲源解释道,是否有遥控或是否有陪跑并不是这件事的关键,陪跑对机器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对工程师的心态有帮助。如果工程师对自己的算法有足够的信心,是不需要安排人陪跑的。

松延动力在几轮测试之后,对自身算法有信心,因此没有安排人陪跑。用姜哲源的话来说,松延动力的算法稳定性已经优于几乎整个行业了。

半马过后给松延动力带来的不仅是订单量的暴增,还有流量的关注以及资本层面的青睐。最近,来找松延动力的投资方越来越多。姜哲源表示,只要能够带来订单的投资机构都非常欢迎。

与松延动力的爆火形成对比的是宇树科技机器人的“出师不利”,有媒体认为宇树科技跌落了神坛。对此,宇树科技也做了声明,并未参与比赛,在忙着准备格斗直播。姜哲源也在与《网易科技AGI》对话中帮着宇树科技做了澄清,确实是宇树科技的客户用自己的算法参与的比赛,如果宇树用自己的算法来投入比赛,一定可以拿到好名次。

姜哲源认为宇树科技无论是产品、技术都非常好,而且公司健康稳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因此,姜哲源呼吁外界不要对宇树科技那么多恶意。

对于这次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姜哲源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行业受益颇多。马拉松比赛把机器人企业拉到了同一个竞技场上,揭开了所有的遮羞布,让外界看到了机器人真实的样子。松延动力也通过这场马拉松向全社会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同时,马拉松提升了整个行业对机器人可靠性的关注。姜哲源相信,经过马拉松这一役之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大幅提升。

松延动力于2023年9月成立,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其核心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目前已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首程控股、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金沙江创投、英诺天使基金、SEE Fund无限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等。

作为松延动力的投资方之一,首程控股旗下首程资本表示从24年投资至今,松延动力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从低成本的硬件构型到高动态空翻技能展现,再到打通语言大模型的拟人表情和口型,松延动力在多个领域实现市场领先。

松延动力超仿生机器人胡博士

以下为《网易科技AGI》等对话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实录(精华摘录):

01

半马之后,订单暴增,全年目标即将完成

问:我们看到松延动力N2的机器人在马拉松上获得很多关注,也是少数不需要陪跑全程就能自己跑完的机器人。这是怎么做到的?

姜哲源:关于是否需要陪跑的事儿,我们觉得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关键。其他公司除了少数公司可能真的人在扶着机器人之外,是否人陪跑主要取决于大家对自己算法是否有信心。

我们是因为对自己算法特别有信心,觉得正常情况下不会摔,所以没有安排人陪跑。其实陪跑本身对机器人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对工程师的心态有帮助。如果机器人一旦出问题,可以立马扶一下,避免一下子摔坏之类的。

根据我们的测试,我们对机器人跑步这事儿是越来越放心的,一开始可能还必须有个人拿着绳牵着,后来不牵着也可以跑,到后来我们买了个三轮跟着机器人跑,可以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算法信心是逐步提高的,可以说我们的算法稳定性优于几乎整个行业了。

问:机器人N2(参与半马比赛的机器人)什么时候开始立项的,为马拉松准备了多久?

姜哲源:去年(2024年8月份)世界机器人大会之后,我们开始了N2的立项。我们希望能够一次性把事情做对。去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时,我们经历了比较严重的机器人可靠性危机,从机构到线束再到电路和算法,我们进行了整体的升级,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概2024年年底2025年年初时,N2的样机出来。样机出来之后,我们就准备了后空翻这个事情。因此,今年对我们来说第一仗就是要把空翻打响,同时3.99万的价格两个事儿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组合拳,3月14日我们进行了发布。

团队休息两天,大概3月中下旬的时候就立马投入了马拉松的研发当中,马拉松准备大概只有一个月时间,如果没有大风延期的话,可能就不到一个月时间准备。

(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是我们整个团队在这段时间里特别能打,真的是把几乎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给完成了。马拉松是第一次在全球真正把一堆机器人拉到同一个竞技场上去,揭开所有的遮羞布,打开盖子,看看你里面真实是什么样的。

所以说这次马拉松比赛我觉得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之前各家机器人公司发视频说自己好,到底哪好,谁好,怎么好,这个在公众眼中是很难认知的,这次真正揭开盖子之后,大家才发现视频中的机器人与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机器人可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们的一个老股东曾在采访中表示,松延动力是一家被严重低估的公司,其实就是酒香怕巷子深,我们确实自己有实力,需要这样的竞技场来去向全社会证明我们确实是有能力的。

马拉松最难的不是算法而是硬件的可靠性。比如在跑步过程中大家也看到旋风小子头掉了,还有些用冷却液给机器人喷雾降温。所以说,机器人的硬件可靠性还是有提升空间的,我相信经过这一战役,整个行业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

现在所有的机器人公司工程师们一定是在加班加点地去提升可靠性,包括我们结构负责人,也一直在楼下看马拉松那几台机器,到底哪块出了问题,要怎么去修改。我认为,这场马拉松之后,中国整个机器人产业的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会有一个大幅度跃升。

问:马拉松之后对松延动力有什么影响吗?

姜哲源:今天一上午我们就有大几十台订单,而且直接定金付过来了,超过了预期。

02

人形机器人赛道足够大,

可容下更多玩家存在,宇树值得尊敬

问:这次半马比赛也有些争议,可能会有些人认为是在作秀,认为人形机器人公司已经进入淘汰赛了,还忙着作秀,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姜哲源:无论热度高低,我们觉得其实是需要这样一场比赛的,我觉得真的需要把各家机器人拉出来遛一遛。如果没有这样的比赛的话,大家就会发现谁更会做营销,那么谁的公司关注度更高,大家就认为谁的技术更好,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像我们这样默默无闻,长期在技术一线去耕耘的公司可能就会受到一些影响。

有了马拉松这样的赛事算是把我们这个巷子给弄浅了。至于机器人领域是否进入淘汰赛,我觉得不好评估,可能有一些投资人会比我更会评估,但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我觉得机器人其实是一个足够大的赛道,也能够长期容下更多玩家存在。大家应该一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去怎么样做死对手。

另外我再替我们的友商宇树科技澄清一下,人家说的是真实情况,他们不是自己来参赛的,确实是他们的客户拿自己的算法参赛的,如果是用宇树科技自己的算法投入来参赛,我相信一定能拿好名次的。宇树科技还是挺牛的。

问:你觉得宇树哪里做得比较好?

姜哲源:宇树科技的产品稳定性非常高,他们的算法做得也非常牛,他们算法无论稳定性还是从运控的效果,牛X程度其实都是很高的。另外宇树科技的现金流也更健康。我印象中去年应该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盈利。我们很尊重这样的友商,也希望整个行业不要对宇树那么多恶意。

问:你觉得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姜哲源:我觉得机器人一定是体系化的竞争力。

机器人是一个机电机构算法深度耦合的系统,所以长板要长,而且不能有短板。比如说如果算法做得特别强,但结构特别脆弱,可能没走两步就折了;如果说结构做特别牛,算法做得不行,可能走两步也摔了,或者根本不会走。所以说机器人是一个体系化的战斗力,不是一个单点的能力。

提问:现在机器人在数据采集上都是哪些方式,以及会遇到什么挑战?

姜哲源:数据采集方式目前有几种,第一个是仿真数据,第二个就是真机数据。我们不考虑仿真,因为仿真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觉得仿真不是一个好的数据采集方式,至少不是一个最终版的数据采集方式。

第二就是真机素材,真机素材的话有几种,第一个遥控一个机器人去完成任务,然后去完成素材。相当于人遥操作,就是人做动作,机器人跟着做来去完成这些任务,这种方式会面临一个问题,成本比较高,因为每一套采集设备都需要包含一个人形机器人;我们现在自己在用的一个方法叫umi(Universal manipulation interface)。

(注释:UMI是一个数据收集和策略学习框架,允许将技能从野外人类演示直接转移到可部署的机器人策略。UMI 采用手持式夹持器和精心设计的界面,实现便携式、低成本和信息丰富的数据收集,用于具有挑战性的双手和动态操作演示。)

03

泛化性是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的关键,

未来3-5年实现

提问:具身智能赛道创业这几年,哪些超出你预期?

姜哲源:赛道的热度一直超预期,因为我们在2023年创业的时候,每融完一轮钱之后,我们内部就会开会,要把这次融的钱当成最后一轮来看,但每一轮都是新一轮的开始,而且每轮之后都有新的机构愿意接着加仓。

后来我们复盘,觉得从底层逻辑出发其实是合理的。因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是一个长期正确的事情,长期正确且难的事情,所以说获得持续关注和投资。

整个赛道的技术进步速度也显著超预期。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时,能走路的人形机器人凤毛麟角,我们觉得2024年人形机器人大家都能走起来应该差不多了;但24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机器人都能跑了,还有单腿跳;我们相信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会更加精彩。

我们以前会觉得波士顿动力就是人类之光,放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仰望就可以了,我们不考虑超越他。但从今年来看,我们蹦一下就能够着了,没准到年底我们性能就实现超越,而且是用更低的成本超越的。我觉得这个赛道技术发展是显著超预期的。

提问:您提到具身智能赛道发展很快。您认为是开源推动的还是深度学习推动的?

姜哲源:我们是觉得开源这个事儿太扯了。特斯拉开源我们用了,反而倒退了,我觉得完全是扯,还有人在说波士顿动力开源了,开放API和开源是完全两个概念,我们其实所有API全开放,但是并不意味着全开源了,所以说开源对这事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没有公司会真正把自己当前的核心竞争力全开源出来。

具身智能发展如此之快来自于强化学习技术路线切换,直接把整个模型上限拉得很高。每一次面临技术路线切换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些爆发性技术能力的增长。

提问:从目前到人形机器人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这中间存在的最大难点是什么?大家明显对人形机器人有更多期待。

姜哲源:我们觉得人形机器人现在进家干活,之前最大的难点在于泛化性——就是实验室里面我们看到很多比较惊艳的demo,比如像机器人给你做饭、洗衣服、叠被子、叠衣服。

但现在整个赛道泛化能力是不够,那么泛化性的支撑是什么?数据是最大的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海量的数据,没有足够多样化的数据,是实现不了很好的泛化性的。

我们看到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再比如智元也在做一件事,去批量化的采集数据,像生产机器人一样做了数据工厂。这个其实是在为下一阶段真正进入家庭做铺垫。我觉得这个过程大概3到5年的时间。

04

松延动力只卖标品,不做定制

提问:您之前提到今年目标是千台左右。马拉松之后,目标有调整吗?

姜哲源:目标没有调整,也不能调整。因为我们产能就这些,如果大幅度扩产的话,大概率会出现大规模召回的问题。我们目前已经有700多台订单了。

如果现在想要N2现货的话,我们需要你下一台N2,搭配9台E1才可以买到,这个逻辑有点像买爱马仕的包,要买现货,需要配货。现在买的话,要排到10月底交付了。

提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早进行商业化?

姜哲源:其实很少有公司一直不断地靠融资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我觉得这也不符合基本的商业逻辑。如果一直靠融资养活的话,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受环境波动的影响,如果未来没热度了,作为一家纯研发型的企业就会眼睁睁看着关注度下降,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死掉的。

这种情况我们不希望发生,一家公司首先要成为有利润的公司,成为一家能够自己实现正常现金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公司,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去谈星辰大海。

提问:怎么看待机器人目前在商业化落地时的一些负面影响?在很多场景没有达到预期。

姜哲源:如果让机器人进家干活的话,确实是负面的,根本就没法干活,买一坨废铁回来。但是如果在教育、文旅场景下,机器人能用起来的。

现在我们产量大概是一年一两千台,我们打通了公司商业化的闭环,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再到售后反馈,这件事情是有帮助的。直到哪天实现了技术再次突破,我们就可以直接让机器人进入家里。

提问:N2被评为全球价格最低的人形机器人,仅3.99万元,你们牺牲了一些利润?

姜哲源:3.99万的价格肯定是牺牲了很大一部分的毛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也通过这个价格一炮而红。

我们第一步的目标先实现规模化,第二步目标才是现金流转正。3.99万元的价格可以将我们规模拉上去,规模拉上来之后,后期还有更多的降本空间。那么之后同样的价格情况下能够将毛利水平提高到一个更健康的状况。

提问:我们会不会针对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做定制?

姜哲源:我们只卖标品,不做定制。所有针对场景的研发我们不自己做,会交给集成商来做,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

关于数据集采也是,我们主要集采家庭场景的数据,不会考虑工业场景。工业场景其实是一个更难挣钱的领域,我们知道上一代的机器人公司做工业场景的,无论公司做的多大,利润情况都不太好。我们就想打造一款通用型的机器人。

提问:松延动力有上市计划吗?

姜哲源:我们目前在跟中介机构沟通中,我们会把内控做好,然后做准备。具体时间表不方便讲。

—EN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