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本文围绕《非暴力沟通》展开,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阻碍,如道德评判、比较等;阐述了其4要素,即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强调倾听是基础;还说明了其适用于各层面交流和环境,包括面对愤怒、表达感谢等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非暴力沟通》让我理解了几个关键问题:

1)暴力沟通的本质:你怎么看待自己以及你怎么看待世界。

2)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3)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倾听。

4)非暴力沟通的延伸:自我宽恕,而非自我惩罚。

5)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场景: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处理愤怒,避免伤害,重获热情,表达感谢等。

而且书中有很多实操技巧,不仅适用于与人沟通,还可以用于自我的内心平和。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强推。

《非暴力沟通》

以上是全书重点。

接下来是全书重点详解:

01 非暴力沟通的阻碍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恶的。比如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网上就会出现很多尖锐的批判言论,即使是在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完全不清晰的情况下。很多反转,以及反转再反转都是源于此。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建议: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应该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2)进行比较

《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中作者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比较。

最典型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当父母对自己孩子说出这类比较的话(尤其是夸美别人家孩子,贬低自己孩子)的时候,沟通的阻碍也就产生了。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比如:

我讨厌加班,但我不得不服从公司的安排;
我不想结婚,但我不得不顺从家里的意愿;
我不希望唯唯诺诺,但我人微言轻不得看人脸色行事;
......

建议:勇敢的说出自己做这项选择的原因,“我选择加班,因为我想保住工作”,而不是我讨厌加班,但是我不得不...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4)强人所难

我们习惯用“应当”去给别人提要求,这暗含“威胁”。

你们应当照着我说的做;
你应当早点提醒我出门的(即使这不是对方的责任);
你应当早点结婚生子;
...

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古老的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02 非暴力沟通的4要素

1)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它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印度哲学家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感受

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但长此以往通过示弱解决冲突,我们的“感受”会失控。

因此,我们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烦透了

3)需求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达需求。

但在表达需要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下行为:

  • 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 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 指责他人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比较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表达个人需求是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能让我们实现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的角色转变。

4)请求

非暴力沟通最后一个要素是请求。

而你的请求要获得回应,需要满足一定的基础

  •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自己的意思都含糊不清,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很多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 明确谈话的目的

有话直说,不要让别人猜测你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说出心中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 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呢?

对方正在想什么: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 请求和命令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03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倾听

倾听的正确方式是这样的:

1)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我希望知道你的感受):倾听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表达的人不是为了获得安慰,而是想让人留意他当下的需要和感受

举个例子:

先生说:“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不好好听”
太太:你生我的气吗?——这样说意味着他生气是由于你的缘故,你会责备自己
太太: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理解你?——此时你关心的是他对你的看法而非他的需要
太太: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这才是先生的需要

2)给他人反馈(我理解你的感受了):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有助于让对方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只有在对方感受被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推进沟通。

非暴力沟通建议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样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如果一定要用这类提问句,建议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

你说的是什么事?——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受?——先提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你希望我怎么做?——先提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3)保持关注(我愿意为你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要关注对方的感受是否充分表达,再去给出反馈。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通常会被看作是应付。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

妨碍我们倾听的方式有以下这几种:

03 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场景

非暴力沟通的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如:亲密关系、家庭、学校、组织结构、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外交和商业谈判、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

本书最后四章就是重点谈一些应用场景的:

1)如何面对愤怒(表达愤怒的4个步骤):

  • 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 想一下是什么想法激怒了你
  • 体会自己的需要
  •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最后两步的前提是先倾听。

2)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3)发现内心深处的愿望,采取积极的行动,重获生活的热情

4)表达感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思考):

  • 对方做了哪些对我们有意的行为
  • 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全书总结来说,“你怎么感受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便会怎么对你。”

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愿我们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以上思维导图均由MindMaster绘制而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体验下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