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36计(九):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量化评估效果分析

本文介绍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在因果推断中的作用,通过5个步骤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PSM进行效果评估。首先解释了因果推断的重要性及反事实框架,然后探讨了PSM的原理,包括倾向性得分的估算和匹配方法。接着,通过一个产品经理功能推广案例,展示了PSM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敏感性检查以确保分析的稳健性。最后,提供了学习资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PSM。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因果推断介绍

如今量化策略实施的效果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据驱动产品和运营、业务等各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这方面流行的方法除了实验方法AB testing外,就是因果推断中的各种观察研究方法。

“统计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数据分析工作经常遇到归因分析问题,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行AB testing直接随机分组实验比较结果。举一些例子:

  • 在 feeds 流里刷到一个新推荐策略的内容的用户留存更高,他们的高留存是因为这个推荐策略导致的吗,这个策略究竟对留存的提升有多大效果?

  • 上周投放了某游戏广告的用户登录率更高,他们的高登录率有多大程度是由广告带来的,有多大程度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高潜力用户?

在以上这类案例中,我们需要分析某个策略(干预treatment)对结果的影响情况,从而探究其因果效应。那么可以利用已有的用户行为数据来进行观察研究分析。而观察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反事实框架,即和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现实情况相反的一种状态。在于反事实框架下进行因果推断的原理是这样的:变量 X 对变量 Y 变化的因果效应可以表达为,当 X 成立时 Y 的结果与 X 不成立时 Y 的反事实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存在且在统计上显著,则称变量 X 对变量 Y 是有因果效应的,否则二者之间就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因果推断的难点在于我们无法对每个用户同时观测到两个状态下的结果。

一个粗暴的思路是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做一下 “匹配”。例如,对于实验组的每一个样本,我们都去对照组里找一个一模一样的样本。当样本属性全部都是离散的,并且属性的维度(个数)很小的时候,这么做也许是可以的。当样本属性里有一些连续变量或者当样本属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