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如何一较高下?

近日,大学在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发表的话题引起了热点,小编也来具体讲讲这两本业界饱受赞誉、 难分伯仲的两本期刊。

一、期刊简介

Nature创刊于1869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Nature期刊历史介绍界面上可以看到Nature上发表过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其中包括1896年伦琴发现X射线, 1921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925年Raymond Dart提出的人类非洲起源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设想等等。

Science创刊于1880年,相比于Nature丰富的期刊历史介绍页, Science似乎低调很多,并没有专门的历史介绍界面。据考证, Thomas Hunt Morgan的连锁互换定律,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埃德温哈勃的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等都是在Science首次发表。

二、综合素质

Nature和Science征稿范围与JCR分区都是多学科领域。从Nature和Science的高引文章可以看出,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和物理相关领域。肿瘤、石烯、能源仍然是关注度最高的三大热门研究方向。

Science隶属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仅有5个子刊,包括Science Advances, Science Immunology, Science Robotic, Science Signaling,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合作期刊又包括了11本开放获取期刊。

Nature是学术出版商Springer旗下期刊。由出版商运营的Nature,似乎更看重中国市场,不仅有专门的中文网站,并且在中国设立有北京、上海、 南京三个办公室。

Nature子刊高达163个,不仅对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这几大热门学科进行了细化,还包括了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社科人文类期刊。综合来看,由学术出版商运营的Nature似乎更具市场活力,开放度更高、包容性更强。

三、期刊影响力

根据Web of Science统计数据,多学科分类下,Nature一直以微弱优势领先于Science。纵观21世纪以来, Science仅在2005年、2006年领跑,期份均是Nature稳居榜首。

Nature多学科分类中排名名次

Nature 2020年影响因子49.96,Science 2020年影响因子47.728,近几年两者差距并不大。

近五年Science和Nature期刊影响因子走势

四、中国学者参与度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学者在两本顶级期刊的参与度。

Nature和Science有自己的学科编辑团队,掌握稿件生杀大权。

Nature由两大学科的37位学科编辑组成,生物学编辑21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16学科编辑,包含一位中国学者。

Science编委会由31位学科编辑组成,高级编辑Di Jiang曾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Nature并未公布审稿编辑委员会名单,在此不做分析。根据Science期刊主页公布的审稿编辑委员会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五位大陆高校科研单位中国学者的身影,其中四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一位来自清华大学

他们分别是陈玲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丁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颉伟(清华大学)、朱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我们再来关注一下中国科学家在两本期刊的发文情况。中国大陆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数量排名仅次于美国、国、德意志联邦三国之后排名第四位

Nature近三年国家/地区发文情况

Science近三年国家/地区发文情况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先锋队,中科院异军突起,在两本期刊均表现不俗,发文数量在Nature和Science分别排名第十位和第九位

虽然我们不难发现距离第一名加利福尼亚大学我们还有一些的差距, 但是我们作为后之秀正在逐步缩小与前几名的差距,力也坏容小觑。

Nature近三年机构发文情况

Science近三年机构发文情况

Nature官方数据显示,从文章投稿到接受处理时间约为226天; Science为138天, 文章接授率仅5.6%。Science和Nature秉持最严谨的科学态度,两本期刊任然是科学发文的巅峰。

五、三所高校发文

近日,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相关成果以“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垂直硫化钼晶体管”(Vertical MoS2 transistors with sub-1-nm gate lengths)为题,于3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论文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和田禾副教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18级博士生吴凡、田禾副教授、2019级博士生沈阳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23-3

上海海洋大学

在当前的研究当中,海水养殖吸引了全球大多数学者的目光,而淡水养殖在很大程度被忽视了。针对这一现象,上海海洋大学张文博博士联合多位全球顶级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全球水产品供应中淡水养殖的重要性远大于海水养殖。

3月9日,Nature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文章由上海海洋大学领衔,英国斯特灵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世界渔业中心、亚洲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应变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题目为“水产养殖将继续依赖于陆地而不是海洋(Aquaculture will continue to depend more on land than sea)”。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331-3

北京大学

3月10日,北京大学吴凯教授、周雄副研究员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渗碳铁单晶表面上报告了乙烯聚合的原位可视化。观察到乙烯聚合在两个碳化物域之间的边界处的特定三角形铁位点上进行。没有活化剂,一种中间体,归因于表面锚定的亚乙基(CHCH3),作为链引发剂(自引发),随后通过乙烯插入生长。该发现为分子水平的乙烯聚合途径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成果“Visualization of on-surface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through ethylene inser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六、中科院一区期刊

小编整理了我处最新各领域的中科院一区期刊,详情如下:

🌟城市规划类

【出版社】 Elsevier出版社

【期刊简介】 IF:5.5-6.0,JCR1区,中科院1区

【检索情况】 正刊,SSCI在检

【参考周期】 3个月左右录用

【征稿领域】住房、无家可归和健康;城市管理;公私部门合作;第三世界的发展和规划问题;城市更新;城市保护与设计;技术创新和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等。

🌟建筑环境类

【出版社】Elsevier出版社

【期刊简介】IF:6.0-7.0,JCR1区,中科院1区

【检索情况】正刊,SCI&EI 在检

【参考周期】3个月左右录用

【征稿领域】与建筑科学、城市物理学以及人类与室内外建筑环境的互动相关的研究。

🌟智能处理类

【出版社】Elsevier出版社

【期刊简介】IF:6.0-7.0,JCR1区,中科院1区

【检索情况】正刊,SCI&SSCI&EI 在检

【参考周期】3个月左右录用

【征稿领域】工程技术利用文本和社交分析实现商业智能相关或结合研究;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相关及结合研究均可。

🌟能源类

【出版社】Elsevier出版社

【期刊简介】IF:14.5-15.0,JCR1区,中科院1区

【检索情况】正刊,SCI在检

【参考周期】3个月左右录用

【征稿领域】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领域最有趣和最相关的研究

🌟燃料类

【出版社】 Elsevier出版社

【期刊简介】 IF:6.5-7.0,JCR1区,中科院1区

【检索情况】 正刊,SCI&EI 在检

【参考周期】3个月左右录用

【征稿领域】 面向循环生物经济的生物质、废物和固体回收生物燃料生产的最新进展。

👉以上期刊正在征稿中,如有相关领域作者想发高分区,不妨重点关注,以免错失机会~

• 文章素材来源: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北京大学,作者邵永光及网络

• 转载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 如想了解更多科研干货、同领域发表案例、重点期刊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 :Unionpub学术,更多信息会在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

### 构建H100 1024节点集群网络拓扑 对于构建一个由1024个H100 GPU组成的高性能计算(HPC)集群而言,其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来确保高效能运算。这类集群通常采用层次化的互连结构,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数据交换需求。 #### 层次化互联模型 在一个典型的大型GPU集群配置中,最底层是由单个机柜内的若干台服务器通过NVLink技术直接相连形成的小规模子网;这些子网再经由InfiniBand或其他形式的高速网络连接起来构成更大范围内的分布式系统[^1]。具体到拥有1024个节点的情况: - **内部链接**:每台配备有8张H100显卡的服务器内部利用NVIDIA NVSwitch实现全带宽互连,使得同一主机上的所有GPU能够快速共享数据。 - **外部扩展**:跨服务器间的通讯依赖于InfiniBand EDR/HDR/FDR等标准协议提供的低延迟、高吞吐量特性完成。整个集群可能被划分为多个Pods(例如每个包含64或更多节点),各Pod之间也存在相应的上联链路用于全局同步操作。 #### 实际部署考量 考虑到物理空间布局以及散热等问题,在实际搭建过程中往往还会涉及到更复杂的规划。比如按照功能分区布置硬件资源,或是引入液冷方案辅助降温等等措施。此外,针对特定应用场景优化后的定制版固件也可能成为提升整体性能表现的关键要素之一[^3]。 ```mermaid graph TD; A[H100 Cluster Topology] --> B{Pod Level}; B --> C[Server Internal]; C --> D[NVSwitch Interconnect (Per Server)]; C --> E[GPU-to-GPU via NVLink]; B --> F[Inter-Pod Communication]; F --> G[Infiniband Network]; ``` 此Mermaid图表展示了上述描述中的基本概念,其中包含了从单个服务器内部直到跨越不同Pod之间的通信路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