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高被引论文阈值大更新!2025科研风向标来了!

1、ESI:科研绩效评价的“金标准”

在科研中,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这个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数据库,已经成为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追踪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它基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数千万条文献记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计量分析支持。

2、ESI的四大构成

ESI由四大板块构成: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引文分析和评论报道。通过引文分析,ESI将科学划分为22个专业领域,对国家、研究机构、期刊、论文以及科学家进行统计分析和排序。科研人员可以借此系统地分析国际科技文献,了解著名科学家、研究机构、国家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

3、ESI评价指标:高被引与热点论文

ESI的评价指标非常严格,它统计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0年的论文数据,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期刊、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其中,高被引论文是指过去10年中发表的论文,其被引频次排在同一年同一ESI学科发表的论文的全球前1%。而热点论文则更加“炙手可热”,它是指过去2年中所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中被引频次排在某一ESI学科发表的论文的全球前0.1%。

4、2025年ESI高被引论文阈值更新

就在2025年1月9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最新高被引论文阈值,这是2025年的首次更新。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1月ESI高被引阈值情况:

图片

图片


1月ESI热点论文阈值情况:

图片

5、ESI更新时间与数据来源

ESI的正常更新时间为每奇数月(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它的主要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SCI和SSCI。在统计文献类型方面,ESI主要分析来自SCIE和SSCI期刊的文章和评论,以确定论文、组织等的表现如何。而信件、社论材料、更正等不经常被引用的文献类型,则不包括在ESI计算中。

值得一提的是,ESI的数据覆盖时间为10年2个月至11年滚动更新,每2个月更新一次。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可以实时追踪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和趋势。

ESI作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每一次更新都牵动着广大科研人员的心。2025年ESI高被引论文阈值的更新,无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