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奔创新社-第58问:如何酝酿洞见?

如果说人类的发展就像站在跑步机上,那么工业革命前的人类不过是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悠闲地踱步。

  1.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后,跑步机的速度骤然提升到了每小时4公里;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后,速度再次提升到每小时8公里;

  3. 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后,上升为每小时16公里;

  4. 而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及生物技术革命),速度很可能上升到每小时32公里甚至更高。

这是我那段时间里最为深切的感受——我发现无论挤出多少大块的时间、无论多么努力地搜集、整理、分析,自己的速度都远远落后于信息更迭的速度。哪怕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进去与时间赛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信息如高铁般呼啸而过。

这种指数级上升的速度已经不是肉身凡夫奔走所能达到的了,如果我们不自量力地一跃而上,将立即被飞速运转的跑步机无情地甩出窗外。就算我们能勉强跟上,也不过是一番徒劳的挣扎——越来越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将令我们放弃顽抗、缴械投降,最终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气喘如牛,再也爬不起来。

渐渐冷下来后,我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明知追不上还非逼自己死命地追,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究竟是何种动因导致自己一败涂地?难道除了将这一切归咎于时代快速发展、人心越发浮躁外,自己就真的毫无责任且无能为力?

仔细分析后发现,原因有三:

1. 对浮浅工作的极度厌恶;

2. 对刻意练习的认知偏离;

3. 对绝地反击的应用过度。

换句话说,心态失衡首先来自对当前时间安排和精力分配的不满,这种不满促使自己希望从可掌控的时间中获取更多,进而开始逼迫自己加速。但在加速的过程中,由于对刻意练习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自己加速后的动作严重变形。而当自己意识到动作变形后,却误以为是由于自己的动力不足,进而更加死命地逼迫自己,最终陷入无休止的僵局之中,直至被飞速而过的信息洪流所超越并彻底抛弃。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剖析一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先来说说“浮浅工作”。

这个词是创新者卡尔·纽波特所创,主要指对认知要求不高、事务性的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的。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1】

卡尔·纽波特,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一直坚决贯彻自己在《许奔创新社-第3问:如何练就反脆弱的能力?》中所提出的“一九法则”(即用10%的时间完成紧急不重要的工作,剩下90%的时间用来做重要不紧急的工作。),但我每天仍旧不得不面对许许多多浮浅工作(如收发邮件、接听电话、社交网络、搜索查询等)。

据麦肯锡的一项调查发现,我们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2】

我习惯于记录每天每个任务的时间投入,但每次回顾都令自己十分沮丧——大量节省下来的时间却又被自己所浪费,比如与某位编辑商量写作细节,或是与某位代理人讨论专利思路,或是与某位创新者探讨创新思维,或是在网上查询某些数据或文献等等。

这些事情看似都属于“重要而不紧急”这一类,而且看上去都是“工作以外的正事”,做这些事也不会像参加无聊的会议、回复事务性的邮件、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令自己产生愧疚感,似乎一天能将时间花在这上面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当一天天就这样过去时,我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写专利和写书的进度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自己似乎无能为力,因为这些事情已经无法再转移给自己的助理或下属,必须自己亲自面对,该怎么办?

正如开篇所言,当时的我给自己开了一份错误的药方:逼迫自己加速。

而逼迫的方案也很愚蠢,在少得可怜的练习时间里,拼命地加强练习的强度,逼迫自己用更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专利文献、构思更多的创新提案、撰写更多的新书章节。

当大量阅读毫无启迪、大量创意乏善可陈、大量内容质量低劣时,自己除了懊恼沮丧外,就是更大强度地逼迫自己。

我甚至一度放弃晚上打坐的习惯,在自己最疲惫的时候让神经继续紧绷到极限,让自己丝毫不能得到放松——这导致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晚上的梦境越来越荒诞复杂,睡眠质量严重降低,每天凌晨起来后都头痛无比,根本无法高效率工作。

如果说这也算是刻意练习的话,那这无疑是一条偏离轨道的疯狂练习。

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却误以为还是动力不足造成的,于是给自己开出了最后一份致命的药方:用赤子之心绝地反击。

在后文《创新者该如何自我淬炼?》中,我用《追梦赤子心》这首歌来诠释自己在压抑最深时心底的真切感受,那是一种“因为遭到当头一击,反而激发了我内心的叛逆,那种不甘与怒火蹭的一下就上来了,像一个负气出走的少年,本都打算破罐子破摔,却偏要闯出一番样子给人看。”的冲劲,和急于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激情。

但激情用错了地方是可怕的,尤其是在自己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

我就这样拼命地咒骂自己,拼命地鞭打自己,拼命地压榨自己,就像在不堪重负的骆驼身上继续疯狂地堆放草料,最后换来的,不是骆驼的绝地反击和夺命狂奔,而是轰然倒下。

这其实就是对绝地反击的应用过度。

当这一切发生后,我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

1. 究竟该用何种方法来应对当前的浮浅工作?

2. 究竟该用何种方式来进行必要的刻意练习?

3. 究竟该用何种心态来面对自己的赤子之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