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成像色度调整与增强研究

    最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水下成像,主要的水下成像算法还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另一类为图像复原算法,以暗通道去雾为模型来做水下成像的尤其多。

    但是博主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很多文章中图像的选取稍微有些拘谨,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图像,就是文献里看来来去都是那些图片,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实验室或者研究团队自己采集的数据。一下四幅图片,博主见的尤其多,也有可能是跟这几张图片处理处理视觉效果比较好导致的吧。

分别用暗通道去雾,直方图均衡化以及白平做出来的效果分别如下,

暗通道:

直方图:

白平衡:

分别用这三种方法处理的效果上,暗通道去雾(DCP)算法直接应用在水下成像并不能作为色度调整,于是有很多学者提出过改进;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后的图像颜色确实鲜艳好看了许多,但是有没有同学发现,其实处理后的图像也是偏色的吗?比如第一张图里的鱼,第三张,第四张图里的鱼,本人认为这是一种过饱和的现象,虽然很鲜艳,但不一定真实。白平衡的方法不适合应用在水下成像复原中。

针对上面四张图片,博主也试了一下其他办法来增强,处理后的效果如下:

总的来说,就是让图像更加真实,在增强图像的同时,色彩也不会过于饱和。

同时,博主针对自己采集的水下图像也做了部分实验,这些图像均来自真实的水下图像,原始图像蓝绿色背景是极其严重的。用传统的直方图均衡,暗通道,白平衡,均不能起到很直接到效果,可以说用上面几种办法处理后的结果不忍直视,下面是博主用自己方法处理后的结果:

此外,还有很多采用图像融合的方法来做水下成像的,但是随着输入图像的变化,效果好坏不一,就不一一赘述了。

 

  • 1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9
    评论
水下成像是一种利用特殊设备和技术在水下环境中获取图像信息的过程。水下成像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首先,当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水的折射率较空气大,光线在进入水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折射现象使得水下物体看起来与空中的位置不一样,出现视觉错位。 其次,光线在水中传播时会发生散射现象。水中存在的悬浮颗粒、浑浊物质和其他杂质会使光线发生散射,使得图像模糊不清。这也是为什么水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常常有一种朦胧感。 为了克服水下成像的挑战,现代科技发展了一系列水下成像设备和技术。例如,水下相机通常采用特殊的防水外壳和适应性较强的镜头,能够在水下环境下正常工作。此外,一些专业的水下成像设备如潜水器、遥控潜水器和声纳系统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下探测和成像任务中。 此外,一些先进的成像处理技术也常被使用来改善水下成像图像的质量。例如,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散射光进行抑制和消除,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同时,通过深度测量和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恢复水下物体的真实形态和位置。 总体而言,水下成像的原理涉及到光的折射和散射特性。通过使用特殊的水下成像设备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获取清晰、真实的水下图像。这对于海洋探索、水下考古、水下工程和生物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