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案例分析》书籍笔记


一、梯形脉冲

1.频谱的基本特征

  • 主瓣与副瓣结构:梯形脉冲的频谱由一个主导的主瓣和多个逐渐衰减的副瓣组成。

  • 转折点定义:梯形脉冲频谱中存在两个关键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处的频率为 (1/pi t),第二个转折点的频率为 (1/pi tr)。其中,(t) 是脉冲宽度,(tr) 是上升时间。

    image.png

2.频谱幅度变化规律

  • 第一个转折点后:通过第一个转折点,频谱幅度开始以每十倍频程下降20dB的速度衰减。这表明,相对于低频,中频的谐波能量迅速减少。
  • 第二个转折点后:经过第二个转折点,衰减速率加倍,变为每十倍频程下降40dB。这一变化进一步抑制了高频谐波的能量。

3. 设计启示

  • 控制边沿陡峭度:由于高频噪声主要来源于信号的快速边沿,增加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降低边沿的陡峭度)可以有效减少高频谐波的产生,从而降低电路中的高频噪声水平。
  • 考虑低频信号的特殊性:即便对于上升沿很陡峭但频率较低的周期信号,由于第一个转折点的限制作用,其高次谐波也不会达到很高的电平。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专注于优化低频信号的质量可能比过度担心高频噪声更为重要。

4. 谐波幅度估算方法

  • 基本原理:利用傅里叶变换理论,特定谐波的幅度与该谐波频率对应的脉冲频谱值直接相关。
  • 步骤概述
    • 确定基频:首先明确信号的基本频率,这是计算所有谐波频率的基础。
    • 计算转折点频率:依据上述转折点公式,识别出影响谐波幅度的关键频率点。
    • 估算不同频段的衰减:基于转折点划分频谱区域,应用相应的衰减率(-20dB/十倍频程或-40dB/十倍频程)来估算各频段内谐波的相对幅度。

二、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对比及系统影响

1. 周期信号频谱特性

  • 离散性:周期信号的频谱呈现离散特性,这是因为周期信号可分解为一系列频率为基频整数倍的谐波之和。每个谐波对应频谱上的一个尖峰,形成离散谱线。
  • 强度特征:周期信号的频谱在谐波位置上表现出强度大(尖锐峰值),这是因为能量集中在特定频率上,形成了窄带噪声的特征。这种特性使得周期信号在某些特定频率上辐射较强。

2. 非周期信号频谱特性

  • 连续性与宽带性:非周期信号,如随机信号或瞬态信号,其频谱通常较为宽广且连续,因为信号中包含各种频率成分,没有明显的周期重复模式。这种信号在频谱上的表现是强度较弱且分布广泛,属于宽带噪声。
  • 频谱多样性:非周期信号的每个取样段频谱可能不同,反映出信号在时间上的非周期性变化,导致整个频谱范围内的能量分布更加均匀。

3. 系统中的信号类型与辐射问题

  • 时钟信号:作为典型的周期信号,时钟信号负责同步系统中的各种操作,其强烈的离散频谱特性容易成为系统辐射发射超标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未得到有效滤波或屏蔽时,时钟信号的尖锐频谱峰可能超出电磁兼容性(EMC)标准。
  • 数据与地址线信号:这类信号多为非周期性,其宽带特性意味着辐射能量分散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单点强度不高。

image.png

  • 图示比较:图1-2应展示的是时钟信号与数据/地址线信号的频谱对比,直观体现了周期与非周期信号在频谱上的根本差异。时钟信号的频谱图中,可以看到几条明显的尖峰,代表基频及其谐波;而数据/地址线信号的频谱则表现为较宽的连续分布,无明显峰值。
  • 系统设计考虑:了解这两种信号的频谱特性对于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针对时钟信号的辐射控制,可以通过采用展频技术、降低时钟频率、优化PCB布局布线及使用高质量的时钟缓冲器和滤波器来减少辐射。对于数据和地址线,重点在于平衡信号完整性与EMC要求,采用适当的终端匹配、差分信号传输以及布线策略,以降低其宽带噪声影响。

三、分贝的概念

1.功率分贝定义:分贝是两个功率值的比较值取对数后再乘以10的结果,P1和P2是两个功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功率分贝通常用dBm表示,即功率相对于1mW(豪瓦)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电压分贝定义:在电阻 𝑅1=𝑅2_R_1=_R_2 (通常为50Ω)的条件下,可以由功率的分贝值推出电压的分贝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EMC领域,通常用 𝑑𝐵𝜇𝑉_dBμV_ 表示电压的大小,即电压相对于1μV(微伏)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age.png

3.辐射骚扰的测量:辐射骚扰通常用电磁场的大小来衡量,单位是 V/m。在EMC领域,通常以 𝑑𝐵𝜇𝑉/𝑚_dBμV_/m 表示。
4.测量方法:使用天线和干扰测试仪器组合来测量骚扰场强的大小。干扰测量仪器测到的是天线端口的电压,此电压加上所用天线的天线系数,即为被测骚扰的场强。 𝐸[𝑑𝐵𝜇𝑉/𝑚]=𝑈[𝑑𝐵𝜇𝑉]+天线系数[𝑑𝐵]。

四、正确理解分贝正真的含义之案例分析

**1. 问题识别:**设备在测试中传导骚扰超标,不符合EMC标准CISPR22 CLASS B的限值。
image.png
2.原因初步分析:包括变压器问题、开关管问题、PCB设计缺陷、辅助设备问题
3. 错误诊断:客户采用逐一排除法来诊断电磁兼容性(EMC)问题时,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识别和隔离导致电磁干扰(EMI)的具体来源。但诊断过程中陷入“死循环”,即长时间努力未能排除故障。具体原因为忽视了分贝(dB)单位的特性,具体看下列示例。
4.诊断示例
假设有以下三个独立的传导骚扰源,它们分别产生以下电平的传导骚扰:

  • 变压器产生的传导骚扰电平:60dBμV
  • 开关管产生的传导骚扰电平:50dBμV
  • PCB设计缺陷产生的传导骚扰电平:40dBμV

首先,将分贝值转换为实际电压值(μV):
image.png
然后,将这些电压值相加得到总电压:
image.png
最后,将总电压转换回分贝值:
image.png
这个计算显示,当三个电压源叠加时,总的传导骚扰电平大约是60.7 dBμV,而不是简单地将分贝值相加
5.诊断陷阱的原因:

  • 忽视叠加效应:如果诊断过程中只关注单个骚扰源,而没有考虑它们叠加后的总效果,就可能导致诊断陷阱。
  • 误解分贝的对数特性:错误地认为分贝值可以直接相加。

6.如何避免诊断陷阱:

  • 理解分贝的对数特性:在分析多个骚扰源时,要使用对数运算来计算总的传导骚扰。
  • 考虑叠加效应: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骚扰源及其叠加效应。
  • 综合分析:在采取措施降低骚扰时,要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个骚扰源。
    ## 五、天线的作用与原理

1.天线的基本功能

  • 转换能量: 天线作为电磁波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其核心功能在于将传输线中的导行波(电流和电压)转换为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反之亦然。这一过程涉及到电磁能的形式转换。

2. 天线的工作原理

  • 共振: 天线设计通常基于特定频率的共振原理,确保在该频率下能够高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能量。天线长度通常接近于工作波长的四分之一或一半,以达到最佳的辐射效率。
  • 匹配与阻抗: 为了实现最大能量传输,天线需要与馈线(传输线)之间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不匹配会导致部分能量反射回传输线,降低系统效率。

3. 远场与近场在天线设计中的意义

  • 远场: 在天线设计中,关注远场特性,因为这是有效辐射和接收的区域。远场中的电磁波可被视为平面波,便于计算和定向控制。
  • 近场: 近场对于理解天线周围的互耦合效应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密集布置的天线系统中,近场效应可能导致相互干扰,影响系统性能。

4. 天线方向性与增益

  • 方向性: 指天线向特定方向集中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高度定向的天线(如抛物面天线)在所需方向上提供更强的信号,减少非期望方向的辐射。
  • 增益: 天线增益是衡量其辐射或接收效能相对于理想点源的相对值。高增益天线能更有效地聚焦能量,提高通信距离和质量。

5. 实际应用中的考量

  • 频段适应性: 不同应用场景(如广播、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要求天线能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工作,设计时需考虑频带宽度和选择性。
  • 环境因素: 实际部署中,天线的性能还会受到周围环境(如建筑物、地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影响,这些因素需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六.电磁场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关系

  • 电磁场是指电场(E场)和磁场(H场)的组合,它们是相互关联并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的。电磁场可以存在于静态(如直流电场或永久磁场)或动态(如交流电场和交变磁场)状态。
  •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描述了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情况。电磁波可以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或伽马射线等,它们都是电磁谱的一部分。

关系梳理

1. 电磁场的静态和动态

  • 静态电磁场:存在于直流电路或永久磁体周围,场的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 动态电磁场:存在于交流电路或变化的磁场周围,场的分布随时间变化。
  1. 电磁波的产生
    • 当动态电磁场中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并以协调的方式传播时,就形成了电磁波。
  2. 电磁波的传播
    • 电磁波可以在自由空间(如空气或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如水、金属或绝缘材料)中传播。
    •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与声波等机械波不同。
  3.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联系
    • 电磁场是电磁波存在的基础,电磁波是电磁场传播的表现形式。
    • 在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分量垂直于彼此,并且都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4. 传导耦合与辐射耦合
    • 传导耦合:包括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发生在导体或介质的直接接触或邻近区域,是电磁场在近场区域内的效应。
    • 辐射耦合:电磁波在远场区域内的传播,是电磁场在空间中传播能量的方式。
      ### 电磁场的分类
  • 近场:在近场区域,电磁场的分布和强度受干扰源特性的直接影响。
    - 耦合机制:近场耦合主要通过电场(电容性)和磁场(电感性)耦合发生。
  • 远场:在远场区域,电磁场的分布和强度主要受波长和传播距离的影响。
    • 耦合机制:远场耦合主要通过辐射场的形式,即电磁波的传播。

  • 7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