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天线效应详解及解决方法

1、天线效应概念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MOS管的栅氧化层上连接了一大片的导体,当进行离子刻蚀时,那个大片导体像一根天线一样,不断地收集电荷,使得导体上的电压越来越高,最终击穿MOS管的栅氧层,使MOS管失效,这就是天线效应(PAE,process antenna effect)。

2、天线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发生在芯片制造过程:在运输,存储,和应用时不会发生。

②发生在离子刻蚀时:只有在离子刻蚀时才存在带电的粒子,悬空的导体会吸收这些带电的粒子产生电压。

③发生在栅氧层上:栅氧层是一层薄膜sio2,当栅极的悬空导体吸收了大量的带电粒子后,栅极电位被抬高,最后可能会击穿栅氧。源极和漏极不会发生天线效应,因为源漏极不存在sio2隔离层,直接contact打到金属层,加上其本身存在寄生二极管,可以将源漏上悬空的导体收集的电荷泄放掉,从而不会对源漏造成损伤。

④栅氧上必须要有大片导体:导体包括多晶硅poly金属层,因为poly和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大面积的poly和大面积的金属都会导致天线效应。Layout上应该注意不要使用poly连长线,poly发生天线效应只能够将其砍断,改用金属连线才可以防止,加泄漏二极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极管需要通过金属连出电极,最后还是得经过过孔连到poly上,在刻蚀poly时金属还未做,此时二极管压根没连到poly上,起不到泄放电荷的作用。

3、产生天线效应的评估条件

DRC规则中一般用天线比率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天线效应。天线比率是指连接到同一点的导体面积和栅氧面积之比。通过DRCantenna rule可以检查出来违反天线效应规则的net。

4、解决天线效应的方法

①向上跳线:切断长的走线,向上跳线,当该层金属收集电荷时,上层金属还未做,相当于减少了天线的面积,可以防止天线效应。这种方法会增加走线复杂度,而且在高速信号时还会影响时序。

*****特别注意:向下跳线不能解决天线效应,应为当该层金属收集电荷时,下层金属已经做好了,并将切断的该层金属连在一起,并未减少了天线的面积,因此不能防止天线效应。

②插入反向二极管:芯片正常工作时,二极管处于反偏状态,不会影响电路功能。当发生天线效应时,反偏二极管优先MOS击穿,将天线上收集的电荷释放掉,达到保护MOS管的作用。一般stdcell中会提供这种防天线的二极管器件,在原理图和layout中添加进去即可。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自己手画一个,或者是调用一个pdk中的二极管,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正常工作时二极管处于反偏的状态,或者会出现漏电或者功能不正常等问题。 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芯片面积,需要综合考虑。

③在所有输入gate端口上加保护二极管:这跟第二中方法类似,肯定不会出现天线效应,弊端就是会浪费很大一部分芯片面积。一般我们只需要处理drc报出来的天线效应即可。

④将金属线切断插入buffer这跟第①中方法类似,实质上是减小天线面积,但是会增加信号的延时,对时序要求比较高的电路不适用。而且,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模拟信号,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