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多线程在实际的编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C++而言,当我们需要使用多线程时,可以使用boost::thread库或者自从C++ 11开始支持的std::thread,也可以使用操作系统相关的线程API,如在Linux上,可以使用pthread库。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omp来使用多线程。它的好处是跨平台,使用简单。
在Linux平台上,如果需要使用omp,只需在编译时使用"-fopenmp"指令。在Windows的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中,开启omp支持的步骤为“项目属性 -> C/C++ -> 所有选项 -> openmp支持 -> 是(/openmp)”。
本文我们就介绍omp在C++中的使用方法。
二、c++ openmp入门简介
openmp是由一系列#paragma指令组成,这些指令控制如何多线程的执行程序。另外,即使编译器不支持omp,程序也也能够正常运行,只是程序不会多线程并行运行。以下为使用omp的简单的例子:
int main()
{
vector<int> vecInt(100);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 (int i = 0; i < vecInt.size(); ++i)
{
vecInt[i] = i*i;
}
return 0;
}
以上代码会自动以多线程的方式运行for循环中的内容。如果你删除"#pragma omp parallel for"这行,程序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唯一的区别在于程序是在单线程中执行。由于C和C++的标准规定,当编译器遇到无法识别的"#pragma"指令时,编译器自动忽略这条指令。所以即使编译器不支持omp,也不会影响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三、omp语法
所有的omp指令都是以"#pragma omp“开头,换行符结束。并且除了barrier和flush两个指令不作用于代码以外,其他的指令都只与指令后面的那段代码相关,比如上面例子中的for循环。
四、parallel编译指示
parallel告诉编译器开始 一个并行块,编译器会创建一个包含N(在运行时决定,通常为服务器的逻辑核数,在Linux上查看机器的逻辑核数命令为: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个线程的线程组,所有线程都运行接下来的语句或者由”{…}"包含的代码块,在这执行结束之后,又回到主线程,创建的这N个线程会被回收。
#pragma omp parallel
{
cout << "parallel run!!!\n";
}
以上代码在逻辑核数为4的cpu的电脑上运行时,输出了4行”parallel run!!!"。即编译器创建了一个包含4个线程的线程组来运行这段代码。在这段代码运行结束后,程序执行回到主线程。GCC编译器的实现方式是在内部创建一个函数,然后将相关的执行代码移至这个函数,这样一来代码块中定义的变量成为了线程的局部变量,互不影响。而ICC的实现方式是利用fork()来实现。
线程之间共享的变量是通过传递引用或者利用register变量来实现同步的,其中register变量在代码执行结束之后或者在flush指令调用时进行同步。
我们也可以利用if条件判断来决定是否对后续的代码采用并行方式执行,如:
externint parallelism_enabled;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if(parallelism_enabled)
for(int c=0; c<n;++c)
handle(c);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parallelism_enabled为false,那么这个for循环只会由一个线程来执行。
五、for指令
omp中的for指令用于告诉编译器,拆分接下来的for循环,并分别在不同的线程中运行不同的部分。如果for指令后没有紧接着for循环,编译器会报错。例如,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i);
}
以上的代码执行后,会打印出[0,9]这10个数字。但是它们的顺序是随机出现的,在我的电脑上,运行的输出是"0 1 2 8 9 6 7 3 4 5"。事实上,输出结果不会是完全随机的,输出的序列是局部有序的,因为在编译器对for循环的拆分相当于下面的代码:
int this_thread = omp_get_thread_num();
int num_threads = omp_get_num_threads();
int my_start = (this_thread)* 10 / num_threads;
int my_end = (this_thread + 1) * 10 / num_threads;
for (int n = my_start; n < my_end; ++n)
printf("%d ", n);
以上代码中,omp_get_thread_num()
用于获取当前线程在当前线程组中的序号;omp_get_num_threads()
用于获取线程组中的线程数。所以线程组中每个线程都运行了for循环中的不同部分。
这里提到for循环的不同部分在线程组中的不同线程中执行的,线程组是在程序遇到"#pragma omp parallel"时创建,在程序块(parallel后的”{…}"或者语句)结束后,线程组中的只有一个主线程。因此上面示例中的代码事实上是以下代码的缩写:
#pragma omp parallel
{
#pragma omp for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i);
}
}
此处的"#pragma omp for"即使在“#pragma omp parallel”指令创建的线程组中执行的。加入此处没有#pragma omp parallel指令,那么for循环只会在主线程中执行。parallel指令所创建的线程组的线程数默认是有编译器决定的,我们也可以通过num_threads指令来指定线程数,如#pragma omp parallel num_threads(3)
即告诉编译器,此处需要创建一个包含3个线程的线程组。
六、Schedule指令
Schedule指令提供对for指令中线程调度更多的控制能力。它有两种调度方式:static和dynamic。
static:每个线程自行决定要执行哪个块,即每个线程执行for循环中的一个子块。
dynamic:一个线程并不是执行for循环的一个子块,而是每次都向omp运行时库索取一个for循环中的迭代值,然后执行这次迭代,在执行完之后再索取新的值。因此,线程有可能执行任意的迭代值,而不是一个子块。
之前的”#pragma omp parallel for
“实际上的效果是”#pragma omp parallel for schedule(static)
"。如果我们将之前的示例采用dynamic调度方式,即: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schedule(dynamic)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i);
}
那么打印的结果则有可能不是局部有序的。
在dynamic调度方式中,还可以指定每次索取的迭代值数量。如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schedule(dynamic,3)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d ", i);
}
在这个例子中,每个线程每次都索取3个迭代值。执行完之后,再拿3个迭代值,直到for循环所有迭代值都运行结束。在最后一次索取的结果有可能不足3个。在程序内部,上面的例子与下面的代码是等价的:
int a,b;
if(GOMP_loop_dynamic_start(0,10,1,3,&a,&b))
{
do{
for(int n=a; n<b;++n) printf(" %d", n);
}while(GOMP_loop_dynamic_next(&a,&b));
}
七、ordered指令
ordered指令用于控制一段代码在for循环中的执行顺序,它保证这段代码一定是按照for中的顺序依次执行的。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ordered schedule(dynamic)
for (int i = 0; i < 10; ++i)
{
Data data = ReadFile(files[i]);
#pragma omp ordered
PutDataToDataset(data);
}
这个循环负责读取10个文件,然后将数据放入一个内存结构中。读文件的操作是并行的,但是将数据存入内存结构中则是严格串行的。即先存第一个文件数据,然后第二个…,最后是第十个文件。假设一个线程已经读取了第七个文件的,但是第六个文件还没有存入内存结构,那么这个线程会阻塞,知道第六个文件存入内存结构之后,线程才会继续运行。
在每一个ordered for循环中,有且仅有一个“#pragma omp ordered"指令限定的代码块。
八、sections指令
section指令用于指定哪些程序块可以并行运行。一个section块内的代码必须串行运行,而section块之间是可以并行运行的。如,
#pragma omp parallel sections
{
{ Work1();}
#pragma omp section
{ Work2();
Work3();}
#pragma omp section
{ Work4();}
}
以上代码表明,Work1, Work2 + Work3 以及 Work4可以并行运行,但是work2和work3的运行必须是串行运行,并且每个work都只会被运行一次。
九、task 指令(OpenMP 3.0新增)
当觉得for和section指令用着不方便时,可以用task指令。它用于告诉编译器其后续的指令可以并行运行。如OpenMP 3.0用户手册上的一个示例:
struct node { node *left,*right;};
externvoid process(node*);
void traverse(node* p)
{
if(p->left)
#pragma omp task // p is firstprivate by default
traverse(p->left);
if(p->right)
#pragma omp task // p is firstprivate by default
traverse(p->right);
process(p);
}
上面的示例中,当处理当前节点process§时,并不能够保证p的左右子树已经处理完毕。为了保证在处理当前节点前,当前节点的左右子树已经处理完成,可以使用taskwait指令,这个指令会保证前面的task都已经处理完成,然后才会继续往下走,添加taskwait指令之后,以上示例代码变为:
struct node { node *left,*right;};
externvoid process(node*);
void postorder_traverse(node* p)
{
if(p->left)
#pragma omp task // p is firstprivate by default
postorder_traverse(p->left);
if(p->right)
#pragma omp task // p is firstprivate by default
postorder_traverse(p->right);
#pragma omp taskwait
process(p);
}
以下示例演示了如何利用task指令来并行处理链表的元素,由于指针p默认是firstprivate方式共享,所以无需特别指定。
struct node {int data; node* next;};
externvoid process(node*);
void increment_list_items(node* head)
{
#pragma omp parallel
{
#pragma omp single
{
for(node* p = head; p; p = p->next)
{
#pragma omp task
process(p);// p is firstprivate by default
}
}
}
}
十、atomic指令
atomic指令用于保证其后续的语句执行时原子性的。所谓原子性,即事务的概念,它的执行不可拆分,要么执行成功,要么什么都没有执行。例如,
#pragma omp atomic
counter += value;
以上代码中,atomic保证对counter的改变时原子性的,如果多个线程同时执行这句代码,也能够保证counter最终拥有正确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atomic只能用于简单的表达式,比如+=、-=、*=、&=等,它们通常能够被编译成一条指令。如果上面的示例改为"counter = counter + value",那将无法通过编译;atomic作用的表达式中也不能够有函数调用、数组索引等操作。另外,它只保证等号左边变量的赋值操作的原子性,等号右边的变量的取值并不是原子性的。这就意味着另外一个线程可能在赋值前改变等号右边的变量。如果要保证更复杂的原子性可以参考后续的critical指令。
十一、critical 指令
critical指令用于保证其相关联的代码只在一个线程中执行。另外,我们还可以给critical指令传递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全局性的,所有具有相同名字的critical相关联的代码保证不会同时在多个线程中运行,同一时间最多只会有一个代码块在运行。如果没有指定名称,那系统会给定一个默认的名称:
#pragma omp critical(dataupdate)
{
datastructure.reorganize();
}
...
#pragma omp critical(dataupdate)
{
datastructure.reorganize_again();
}
以上代码展示的两个名称为"dataupdate"的critical代码一次只会有一个执行,即datastructure的reorganize()和reorganize_again()不会并行运行,一次最多只会有一个在线程中执行。
十二、openmp中的锁
omp运行库提供了一种锁:omp_lock_t,它定义在omp.h头文件中。针对omp_lock_t有5中操作,它们分别是:
- omp_init_lock 初始化锁,初始化后锁处于未锁定状态.
- omp_destroy_lock 销毁锁,调用这个函数时,锁必须是未锁定状态.
- omp_set_lock 尝试获取锁,如果锁已经被其他线程加锁了,那当前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 omp_unset_lock 释放锁,调用这个方法的线程必须已经获得了锁,如果当前线程没有获得锁,则会有未定义行为。
- omp_test_lock a尝试获取锁,获取锁成功则返回1,否则返回0.
omp_lock_t相当于mutex,如果线程已经获得了锁,那在释放锁之前,当前线程不能对锁进行上锁。为了满足这种递归锁的需求,omp提供了omp_nest_lock_t,这种锁相当于recursive_mutex可以递归上锁,但是释放操作必须与上锁操作一一对应,否则锁不会得到释放。
十三、flush 指令
对于多线程之间共享的变量,编译器有可能会将它们设为寄存器变量,意味着每个线程事实上都只是拥有这个变量的副本,导致变量值并没有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为了保证共享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是真实共享,保证每个线程看到的值都是一致的,可以使用flush指令告诉编译器我们需要哪些哪些共享变量。当我们要在多个线程中读写共同的变量时,我们都应该使用flush指令。
例如,
/* presumption: int a = 0, b = 0; */
/* First thread */ /* Second thread */
b =1; a =1;
#pragma omp flush(a,b) #pragma omp flush(a,b)
if(a ==0)if(b ==0)
{{
/* Critical section */ /* Critical section */
}}
在上面的例子中,变量a,b在两个线程中是共享的,两个线程任何时候看到的a,b的值都是一致的,即线程1所见的即使线程2所见的。
十四、private, firstprivate,lastprivate 及 shared指令控制变量共享方式
这些指令用于控制变量在线程组中多个线程之间的共享方式。其中private,firstprivate,lastprivate表示变量的共享方式是私有的,即每个线程都有一份自己的拷贝;而shared表示线程组的线程访问的是同一个变量。
私有变量共享方式有三种指令,它们的区别在于:
private:每个线程都有一份自己的拷贝,但是这些变量并没有拷贝值,即如果变量是int,long,double等这些内置类型,那么这些变量在进入线程时时未初始化状态的;如果变量是类的实例对象,那么在线程中变量是通过默认构造得到的对象,假设类没有默认构造,则编译会报错,告诉你类没有可用的默认构造;
firstPrivate:每个线程有一份自己的拷贝,每个线程都会通过复制一份。如果变量是int,long,double等内置类型则直接复制,如果为类的实例对象,则会调用示例对象的拷贝构造函数,这就意味着,假如类是的拷贝构造不可访问,则变量不能够使用firstprivate方式共享;
lastprivate:变量在每个线程的共享方式与private一致,但不同的是,变量的最后一次迭代中的值会flush会主线程中的变量中。最后一次迭代的意思是,如果是for循环,则主线程的变量的值是最后一个迭代值那次迭代中赋的值;如果是section,则主线程的变量最终的值是最后一个section中赋的值。要注意的是,最终主线程的中变量的值并非通过拷贝构造赋值的,而是通过operator=操作符,所以如果类的赋值操作符不可访问,那么变量不能采用lastprivate方式共享。
十五、default 指令
default命令用于设置所有变量的默认的共享方式,如default(shared)表示所有变量默认共享方式为shared。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使用default(none)来检查我们是否显示设置了所有使用了的变量的共享方式,如:
int a, b=0;
#pragma omp parallel default(none) shared(b)
{
b += a;
}
以上代码无法通过编译,因为在parallel的代码块中使用了变量a和b,但是我们只设置了b的共享方式,而没有设置变量a的共享方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default中的参数不能使用private、firstprivate以及lastprivate。
十六、reduction 指令
reductino指令是private,shared及atomic的综合体。它的语法是:
reduction(operator : list)
其中operator指操作符,list表示操作符要作用的列表,通常是一个共享变量名,之所以称之为列表是因为线程组中的每个线程都有一份变量的拷贝,reduction即负责用给定的操作符将这些拷贝的局部变量的值进行聚合,并设置回共享变量。
其中操作符可以是如下的操作符:
Operator | Initialization value |
---|---|
+,-,|,^,|| | 0 |
*,&& | 1 |
& | ~0 |
以下为阶乘的多线程的实现:
int factorial(int number)
{
int fac =1;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reduction(*:fac)
for(int n=2; n<=number;++n)
fac *= n;
return fac;
}
开始,每个线程会拷贝一份fac;
parallel块结束之后,每个线程中的fac会利用“*”进行聚合,并将聚合的结果设置回主线程中的fac中。
如果这里我们不用reduction,那么则需用适用atomic指令,代码如下:
int factorial(int number)
{
int fac =1;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n=2; n<=number;++n)
{
#pragma omp atomic
fac *= n;
}
return fac;
}
但是这样一来,性能会大大的下降,因为这里没有使用局部变量,每个线程对fac的操作都需要进行同步。所以在这个例子中,并不会从多线程中受益多少,因为atomic成为了性能瓶颈。
使用reduction指令的代码事实上类似于以下代码:
int factorial(int number)
{
int fac =1;
#pragma omp parallel
{
int fac_private =1;
#pragma omp for nowait
for(int n=2; n<=number;++n)
fac_private *= n;
#pragma omp atomic
fac *= fac_private;
}
return fac;
}
注:最后的聚合实际是包括主线程中共享变量的初始值一起的,在阶乘的例子中,如果fac的初始值不是1,而是10,则最终的结果会是实际阶乘值的10倍!
十七、barrier和nowait指令
barrier指令是线程组中线程的一个同步点,只有线程组中的所有线程都到达这个位置之后,才会继续往下运行。而在每个for、section以及后面要讲到的single代码块最后都隐式的设置了barrier指令。例如
#pragma omp parallel
{
/* All threads execute this. */
SomeCode();
#pragma omp barrier
/* All threads execute this, but not before
* all threads have finished executing SomeCode().
*/
SomeMoreCode();
}
nowait指令用来告诉编译器无需隐式调用barrier指令,因此如果为for、section、single设置了nowait标志,则在它们最后不会隐式的调用barrier指令,例如:
#pragma omp parallel
{
#pragma omp for
for(int n=0; n<10;++n) Work();
// This line is not reached before the for-loop is completely finished
SomeMoreCode();
}
// This line is reached only after all threads from
// the previous parallel block are finished.
CodeContinues();
#pragma omp parallel
{
#pragma omp for nowait
for(int n=0; n<10;++n) Work();
// This line may be reached while some threads are still executing the for-loop.
SomeMoreCode();
}
// This line is reached only after all threads from
// the previous parallel block are finished.
CodeContinues();
十八、single 和 master 指令
single指令相关的代码块只运行一个线程执行,但并不限定具体哪一个线程来执行,其它线程必须跳过这个代码块,并在代码块后wait,直到执行这段代码的线程完成。
#pragma omp parallel
{
Work1();
#pragma omp single
{
Work2();
}
Work3();
}
以上代码中,work1()和work3()会在线程组中所有线程都 运行一遍,但是work2()只会在一个线程中执行,即只会执行一遍。
master指令则指定其相关的代码块必须在主线程中执行,且其它线程不必在代码块后阻塞。
#pragma omp parallel
{
Work1();
// This...
#pragma omp master
{
Work2();
}
// ...is practically identical to this:
if(omp_get_thread_num()==0)
{
Work2();
}
Work3();
}
十九、循环嵌套
如下代码并不会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运行: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y=0; y<25;++y)
{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x=0; x<80;++x)
{
tick(x,y);
}
}
实际上内部的那个“parallel for"会被忽略,自始至终只创建了一个线程组。假如将上述代码改为如下所示,将无法通过编译: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y=0; y<25;++y)
{
#pragma omp for // ERROR, nesting like this is not allowed.
for(int x=0; x<80;++x)
{
tick(x,y);
}
}
在OpenMP 3.0中,可以利用collapse指令来解决循环嵌套问题,如: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collapse(2)
for(int y=0; y<25;++y)
{
for(int x=0; x<80;++x)
{
tick(x,y);
}
}
collapse指令传递的数字就代表了循环嵌套的深度,这里为2层。
在OpenMP 2.5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多层循环改为单层循环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这样便无需循环嵌套: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pos=0; pos<(25*80);++pos)
{
int x = pos%80;
int y = pos/80;
tick(x,y);
}
然而重写这样的代码也并非易事,另一个办法是采用omp_set_nested方法开启循环嵌套支持,默认是关闭的:
omp_set_nested(1);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y=0; y<25;++y)
{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x=0; x<80;++x)
{
tick(x,y);
}
}
现在内层循环中,也会创建一个大小为N的线程组,因此实际上我们将得到N*N个线程,这便会导致频繁的线程切换,会带来较大的性能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循环嵌套默认是关闭的。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外层循环的parallel指令删除,只保留内层循环的parallel:
for(int y=0; y<25;++y)
{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int x=0; x<80;++x)
{
tick(x,y);
}
}
二十、取消线程(退出循环)
假如我们想要使用omp多线程来优化如下方法:
constchar* FindAnyNeedle(constchar* haystack, size_t size,char needle)
{
for(size_t p =0; p < size;++p)
if(haystack[p]== needle)
{
return haystack+p; //找到needle,直接退出函数
}
return NULL;
}
我们最直观的想法应该是在for循环外加上“#pragma omp parallel for",但是让人失望的是这将无法通过编译。因为omp要求必须每个循环迭代都能得到处理,因此不允许直接退出循环,这也就是说在循环中不能使用return、break、goto、throw等能够中断循环的语句。为了能够提前退出循环,我们需要退出时,通知线程组的其他线程,让它们结束运行:
- 弃用omp,选择其他多线程编程,如pthread
- 通过共享变量,通知线程组其他线程
以下为使用布尔标记来通知其他线程的示例:
constchar* FindAnyNeedle(constchar* haystack, size_t size,char needle)
{
constchar* result = NULL;
bool done =false;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size_t p =0; p < size;++p)
{
#pragma omp flush(done)
if(!done)
{
/* Do work only if no thread has found the needle yet. */
if(haystack[p]== needle)
{
/* Inform the other threads that we found the needle. */
done =true;
#pragma omp flush(done)
result = haystack+p;
}
}
}
return result;
}
然而这样写有个缺点就是,即使done标记变为true了,其他线程仍然需要完成每次迭代,即使这些迭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用上述的done标记:
constchar* FindAnyNeedle(constchar* haystack, size_t size,char needle)
{
constchar* result = NULL;
#pragma omp parallel for
for(size_t p =0; p < size;++p)
if(haystack[p]== needle)
result = haystack+p;
return result;
}
但是这也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当一个线程已经找到需要的结果是,也不能够避免其他线程继续运行,这也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事实上,omp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确实需要,那只能求助于其他线程库了。
参考资料:
https://blog.csdn.net/acaiwlj/article/details/49818965?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_t0.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_t0.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
https://blog.csdn.net/zhongkejingwang/article/details/40350027?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depth_1-utm_source=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logCommendFromMachineLearnPai2-1.nonecase
https://blog.csdn.net/gengshenghong/article/details/7003110
https://www.cnblogs.com/liangliangh/p/356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