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VGG实现手写数字识别?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VGG网络进行手写数字识别,详细解析了VGGNet的网络架构,包括小尺寸卷积核和最大池化层的使用。在TensorFlow中实现VGG块,并构建VGG16模型,最后使用MNIST数据集进行训练和展示部分结果。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VGG可以看成是加深版的AlexNet,整个网络由卷积层和全连接层叠加而成,和AlexNet不同的是,VGG中使用的都是小尺寸的卷积(3×3),其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

1686032296153_71.png

VGGNet使用的全部都是3x3的小卷积核和2x2的池化核,通过不断加深网络来提升性能。VGG可以通过重复使用简单的基础块来构建深度模型。

1686032395181_72.png

在tf.keras中实现VGG模型,首先来实现VGG块,它的组成规律是:连续使用多个相同的填充为1、卷积核大小为3×33×3的卷积层后接上一个步幅为2、窗口形状为2×22×2的最大池化层。卷积层保持输入的高和宽不变,而池化层则对其减半。我们使用vgg_block函数来实现这个基础的VGG块,它可以指定卷积层的数量num_convs和每层的卷积核个数num_filters:

# 定义VGG网络中的卷积块:卷积层的个数,卷积层中卷积核的个数def vgg_block(num_convs, num_filters):
    # 构建序列模型
    blk = tf.keras.models.Sequential()
    # 遍历所有的卷积层
    for _ in range(num_convs):
        # 每个卷积层:num_filter个卷积核,卷积核大小为3*3,padding是same,激活函数是relu
        blk.add(tf.keras.layers.Conv2D(num_filters,kernel_size=3,
                                    padding='same',activation='relu'))
    # 卷积块最后是一个最大池化,窗口大小为2*2,步长为2
    blk.add(tf.keras.layers.MaxPool2D(pool_size=2, strides=2))
    return blk

VGG16网络有5个卷积块,前2块使用两个卷积层,而后3块使用三个卷积层。第一块的输出通道是64,之后每次对输出通道数翻倍,直到变为512。

# 定义5个卷积块,指明每个卷积块中的卷积层个数及相应的卷积核个数
conv_arch = ((2, 64), (2, 128), (3, 256), (3, 512), (3, 512))

因为这个网络使用了13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所以经常被称为VGG-16,通过制定conv_arch得到模型架构后构建VGG16:

# 定义VGG网络def vgg(conv_arch)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