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了对PCIe的一些基础概念作了一个宏观的介绍,了解了PCIe是一种封装分层协议(packet-based layered protocol),主要包括事务层(Transaction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一:数据链路层DLLP结构及类型
上篇文章数据链路层概述中提到DLLP不同于TLP,是产生于数据链路层,中止于数据链路层,DLLP并不是有TLP加上Sequence和LCRC组成的,具有单独的格式,我们本文就主要介绍一下DLLP的结构与类型;
先看一张图,在数据链路层中TLP和DLLP的样式如下:
在数据链路层中,TLP要加上前缀Sequence ID和后缀LCRC,如上图,而DLLP在数据链路层产生,包含的信息有DLLP Type,Attribute Field以及CRC;
需要指出的是,DLLP里面的CRC为16位,与TLP的后缀ECRC(32位)不同,不要混淆了;
一个DLLP的大小是固定的,为6Bytes,如下图,第一个Byte为DLLP Type,第二到四个Bytes是与DLLP类型相关的属性参数,最后两个Bytes是CRC区域,如下图:
DLLP的类型大致分为四类:Ack/Nak,power Management,Flow control以及用户自定义;
Ack/Nak DLLP格式:
Power Management DLLP格式:
-
0010 0000b = PM_Enter_L1
-
0010 0001b = PM_Enter_L23
-
0010 0011b = PM_Active_State_Request_L1
-
0010 0100b = PM_Request_Ack
Ps: 电源管理部分的详细内容在后续章节介绍。
Flow Control DLLP格式:
用户自定义DLLP格式:
附录:DLLP详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