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干扰不了的雷达,也没有对抗不了的干扰,在雷达与电抗这两家矛与盾的较量中,有这样一个临界距离,我们称之为“烧穿距离”。那么什么叫做“烧穿距离”呢?我们如何来计算“烧穿距离”呢?本文就着重对“烧穿距离”的公式进行推导,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烧穿距离”的定义:“烧穿距离”是指A方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对B方进行压制性干扰,在接近B方的过程中,干扰失效的距离。
举例来说,当F15的雷达锁定一架F18时,F18为了避免自身被锁定遭受攻击,于是开始对F15实施电子干扰,此时由于电子干扰功率相对较大,F18的目标信息就淹没在杂波中,达到了干扰目的。当F15与F18接近到一定距离时,F15的雷达接收到的目标信号大于干扰杂波信号,干扰失效,这个距离就叫做烧穿距离。
提前说明:本文所讨论的是收发共用天线,干扰机属于载机自带的情况,且所有情况均为理想情况。二次雷达与随队干扰机原理也类似,不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内。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行烧穿距离的推导。
一、 雷达方程推导
假设雷达的发射功率(很多人对这个功率存在误解,这里实际指的是峰值功率,而不是雷达平均功率),发射天线增益为
,
则在距离雷达\[R\]处的功率密度为:
(1)
在B处接收到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