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是闭合回路的一种属性,是一个物理量。当线圈通过电流后,在线圈中形成磁场感应,感应的磁场又会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线圈中的电流。这种电流与线圈的相互作用关系称为电的感抗,也就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以美国学家约瑟夫·亨利命名,它是描述由于线圈电流的变化,导体的一种性质,用导体中感生的电动势或电压与产生此电压的电流变化率之比来量度。稳恒电流产生稳定的磁场,不断变化的电流(交流)或涨落的直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反过来使处于此磁场的导体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比例因数称为电感,以符号L表示。
由于自感电动势的电压方向跟电源方向相反,可以抵消一部分,进入电感的电流,电源电压-自感电压,所以电感电流的上升或者下降是缓慢的能够扼制电流的变化,。
结论:第一:当电感定了,则L就定了。
第二:当电感定了,电流的变化率大,则自感的电压大。
第三:当电感定了,电压变化大,则电流的变化率大。
第四:当电压定了,电感感量可选,电感大,则电流变化率小,电感小了,则电流的变化 率大。
从生活中的例子:水泵,水泵控制水流
当功率一定的时候,用手压水管(电流小)则扬程高。
水管举的高,则水的高度就高。
水管举的矮,则水的高度就低。
电感两端的电压是可以激变的,电感的电流是不能激变的
电感的体积大,电感允许通过的电流能力大,磁芯小,但是绕制的匝数多,磁芯大,但是绕制的匝数少,以上两种方式都能够得出相同的电感量。
磁场强度H,u是磁导率,u=B/H,H*u=B,磁感应强度B,单位是特斯拉,高斯,磁通量,单位是韦伯,穿越磁场的垂直面积S,
。
当磁芯面积,体积定下来后,磁通量就定了,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磁饱和现象,在未出现磁饱和现象时,电感具有扼制电流的能力,电感能够通过的最大电流是饱和电流,当大于饱和电流时,电感等效为一个导体,相当于短路,会烧坏电感。
线负荷,不同的线径,通过的电流的能力也不一样,线径越粗,通过的电流能力越强,电感标称越大,则线径越粗,电感的体积越大,如果想要通过的电流能力大,应选择磁芯大的。
电感可以短路,但不能断路。
二极管的选型:
二极管的电流要大于饱和电流
PN节的损坏由电压型和电流型,电压型一般是击穿,电流型一般是烧坏,所以选大于电压源1.5/2倍的耐压。
功耗:大于0.7V*饱和电流
电感的充电与放电电压不同
伏秒平衡法
电感在续流期间:
电感两端的电压越高,则续流的时间越短,快续流。
电感两端的电压越低,则续流的时间越长,慢续流。
在稳定工作之后,平均电流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条件:
下一个周期起始电流需要等于上一个周期的起始。
相同的电感,周期越长(频率越小),则平均电流越大;周期越小(频率越大),则平均电流越小。
频率一定,电感量越小,电感的上升斜率越陡,电感的腰线电流(平均电流)越大;电感量越大,电感的上升频率越缓,电感的腰线电流(平均电流)越小。
在临界模式下,腰线电流等于平均电流;在断续模式下,腰线电流大于平均电流
从电感饱和角度来说:小电感开通时间要短,周期小,频率高
从腰线电流来说:大电感开通时间长
电感的Q值
电感的Q值:也叫电感的品质因数,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L/R。
通频带BW与谐振频率w0和品质因数Q的关系为:BW=wo/Q,表明Q大则通频带窄,Q小则通带宽,Q=wL/R=1/wRC。
电感选型
工字型:漏感大,价格便宜。
冠型:漏感小,体积小,通过电流小。
电感分为能量型和滤波型
滤波型:小感量电感,磁芯是需要频率偏高。
能量型:大感量电感,磁芯是需要频率篇中低。
磁芯的材质
不同的磁芯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定
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双线并绕:两根线等长,会有分布电容,低频效果好。
共模电感两边绕制:两根线不等长,圈数也有差异,没有分布电容,高频效果好,多出来的部分是差模电感 :优点:可以省去差模电感;缺点:容易导致电感量小的饱和。
从漏感和分布电容来看:
A:双线并绕漏感小,两个电感的差异很小,缺点是电容分布大。
B:两边绕漏感大,两个电感的差异很大,优点是分布电容小。
从相的电流的平衡角度来看:
双线并绕比两边绕要强
从滤波角度来看:
双线并绕需要增加差模电感,才能EMI,EMC效果更好。
两边绕要增加差模和共模的方式才能EMI,EMC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