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种类:
体波:在地层内部传播的波,分为P波和S波
面波:在地层表面传播的波,分为瑞雷波和勒夫波(洛夫波)
四个波的传播如下所示
体波:
S(Secdonary Wave)波:也叫横波,能量传播方向与介质运动方向垂直
P(Primary Wave)波:也叫纵波,能量传播方向与介质运动方向水平
如下图所示,P波的传播是介质在波的传播方向进行挤压伸缩,S波的传播是在介质在垂直于波的传方向进行水平震动。因此我们可知在气体和液体之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产生剪切力,因此S波无法在液体和气体之间传播。
两者之间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速度 | 表现 | 性质 | 传播介质 | 破坏性 | |
P波 | 快 | 地面上下晃动 | 疏密波 | 固,液,气 | 小 |
S波 | 相对较慢 | 地面水平晃动 | 高低波 | 固体 | 大 |
面波:
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雷波,勒夫波和瑞雷波如上图所示,
勒夫波:是一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在水平面内振动的波。在垂直面上,粒子呈逆时针椭圆形振动,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地震勘探中可以被一般检波器,也就是垂直分量的检波器检测到。
瑞雷波:粒子在水平面内横向振动。无法被一般检波器检测。
地震勘探波
地震勘探原理
如下图所示为地震勘探原理,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不同波的专有名词的概念,图中绿色的线为透射波和滑行波,为临界角,当入射角小于它时会产生透射波,等于它时会产生滑行波,滑行波在滑行的过程中会充当二次震源,会继续产生折射波。其中
和
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名词在图下介绍。
地震勘探原理图:
入射角和透射角的关系如下:(斯涅尔定律)
因此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下面的介质的波速大于上面介质的波速时才会产生滑行波,才会产生折射波。
多地层的波传播
看懂地震勘探波形图
速度与能量:倾角越大,速度越低,能量越强
初至波:检波器最先接收到的波,一般为直达波或折射波
反射波:地震波到达两个地层分界面会产生反射波,呈现双曲线样式
直达波:在地表运动的波,检波器的位置与接收到的时间呈正比,因此呈直线样式。
面波:倾角大,速度慢,能量强,高频低频波速不一样,产生频散
如下图所示,直达波和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如下
名词解释:
波阻抗:波阻抗是地震学和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阻力或阻抗。
公式:(波阻抗 = 岩石密度x纵波波速)
作用:波阻抗的变化可以影响地震波的反射,投射和折射等。当两种介质的波阻抗不同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折射的临界角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波阻抗差异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