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 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跨学科学习,强调从小学开始开展 STEAM 主题实践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举措,确保劳动教育的课时要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数的一半以上,把劳动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如何落实并践行这以“劳”育德,让教育充满温度性。
通过劳动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悲悯之心,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形成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怀,这是以劳育德的初衷,也是途径。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育德于行让学生成为有温度的人,其效果胜过说教百遍。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千千万万的80后、90后成为抗疫的主力军,他们或是科研工作者,或是医护人员,或是建筑工人,或是普普通通的志愿者,这些劳动者以身作则,坚守一线,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念、提高了科研实战能力,同时也升华了爱国情怀。
有计划的STEAM主题实践活动为每年一次的劳动技能大赛积累素材,比如一二年级的《家务劳动我能行》三四年级的《二十四节气与美食》,五六年级的《今天由我来当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厨艺和手工作品,通过参与这样充满温度感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能感受到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均是来之不易,也能体会一日三餐背后的辛劳,并感恩父母对自己事无巨细的照顾。从而学会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
以“劳动”牵线,让教育体现连续性。我们不能把劳动狭隘的定义为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应该要把劳动教育的外延适当变宽,凡是动手又动脑的活都可以归属劳动。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倡“动脑不动手,快要被打倒。动手不动脑,饭也吃不饱。动手又动脑,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的“知行合一”的理论。
特别在小学阶段,重在让学生体验劳动最光荣,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并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有机融合,以劳为主线,开展以 STEAM 主题的实践活动,体现连续性。通过有计划的课程设计,让 STEAM 主题实践活动源于生活的需要,探究于问题解决,终结于艺术创作,并结合 3D 打印、编程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成就感,从而真正爱上劳动、乐于创造。
以“劳动”达能,让教育更有实践性。劳动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质疑精神以及敢于挑战困难、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源于创造,而创新的灵感往往源于平凡的实践劳动,人类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在不断的实践劳动中总结、提升、迭代和创新的过程。
综上所述,以“劳动”促智,让教育更有创造性。劳动能够有效促进智力的发展早就是不争的事实,把劳动者简单地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还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在这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已经渗透到农业、工业、科学、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劳力者要能劳心,劳心者也要能劳力,二者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小学阶段以劳促智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学校除了举办劳动技能大赛,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通过科技创新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而平时开展的 STEAM 主题实践活动则为科技创新大赛孕育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