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电容是什么及其作用
2. 两个电容并联的作用
3. 旁路和去耦
4. 电容选型
5. 电容降额
一杯茶、一包烟、一版BOM出一天;
第二天复核BOM时,会发现电容竟是使用数量最多的器件,甚至没有之一。
单板BOM里的电容不仅数量多,容量、封装、类型、或其他参数也有差异、可谓五花八门;
导师告诉我,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于单板系统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陷入了沉思,这些特么究竟有什么意义?
脑袋里回荡着他之前说的那句话:菜可以,要多学习;
不要只知道抄Demo,要边抄边质疑,要弄懂之所以那么设计的意义。
愣神了小半天后,原理图我是看了又看,突然就发现:
从导师那抄来的电路图上,1uF和0.1uF 两个容值的电容并联放在同一网络上的竟然那么多!
难道导师是个变态,
强迫这俩电容谈恋爱;
让他俩在原理图上脚踩地规规矩矩并着排;
可他俩在PCB上有的却是头对头挨了还又挨。
可真是个变态,咱也不敢拆台,好奇他为啥强迫电容谈恋爱。
咱默默查了下资料,发现真是错把导师怪。
1.电容是什么及其作用
最先想到的是以前物理里算烂了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存储电荷)。
电容是一个完美的电荷存储器,这也仅仅是理想电容。
现实中的电容,却是深受制造工艺和材料的影响(材料存在电阻),也就决定了其有ESR和ESL特性;常用的电容模型如下图:
-
C:实际电容
-
ESR: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
ESL:电容的串联等效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容抗计算公式为
式中L为上述ESL的简写
感抗计算公式为
式中L为上述ESL的简写
电容的复阻抗为
其中,
某品牌电容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如下:
-
谐振频率点处,电容分量与ESL分量互相抵消
-
当频率低到一定程度时,电容分量起作用,ESL分量可忽略不计
-
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ESL分量起作用,电容分量可忽略不计
电容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为类U字型,谐振点左边取决于电容分量,谐振点右边取决于ESL分量
2.两个电容并联的作用
为什么电路中总是习惯并联摆放 1uF和 0.1uF 的两个电容?
由上面容抗计算公式可知,
-
当电容越大、加载在其两端的交流电频率越高时,
-
其容抗就越小,对该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也就越小。
一个特定容值的电容,仅可以有效滤除一定频率的信号; 想要拓宽所滤除信号的频率,可按需要并联更大或更小频率的容。
如果并联1个 1uF电容,可以滤除一定频率的信号;
若想滤除更高频率的信号,可再并联1个 0.1uF电容。
所以,并联摆放 1uF和 0.1uF 的两个电容是为了拓宽低阻抗滤波频带。
1uF和 0.1uF两个电容并联拓宽低阻抗滤波频带,这两个并联电容的选型还是有些讲究的, 通常建议不同封装不同容值的两个电容搭配使用。
不同容值相同封装、相同容值不同封装、以及相同容值不同封装的电容并联,虽能降低谐振点处的阻抗,但是都不能有效拓宽低阻抗滤波频带。
相同电容并联谐振点处频率降低,但未拓宽低阻抗频带,如下图。
相同电容并联后的阻抗频率曲线
同封装(类型)不同容值并联未有效拓宽低阻抗频带,0.1uF的曲线被1uF的包含,形同虚设未发挥作用,如下图。
同封装(类型)不同容值并联后的阻抗频率曲线
相同容值不同封装并联未有效拓宽低阻抗频带,0603的曲线被0402的包含,形同虚设未发挥作用,如下图。
相同容值不同封装并联后的阻抗频率曲线
不同容值不同封装并联能更有效拓宽低阻抗滤波频带,如下图。
不同容值不同封装并联后的阻抗频率曲线
由此可见,导师并不变态,
是我基础太差,水平太菜。
电容的特性是“隔直通交”,这是大家一接触到电容就了解的概念;
此外,电容的主要作用包括滤波、去耦、旁路、储能、谐振、积分、微分等,下面来介绍下电容的去耦和旁路功能。
3.旁路和去耦
-
旁路-Bypass:有绕过、避开、抄小道的意思,顾名思义在电路中的作用也是如此,如下图
-
去耦-Decoupling:专指去除芯片电源管脚上的噪声
该噪声是芯片本身工作产生的;在直流电源回路中,负载的变化也会引起电源噪声
以上关于去耦的解释,如果不能理解,
那结合下耦合的定会一就不难理解去耦了,
-
耦合-Couple:两个(如下图A、B)或两个以上的电路构成一个网络时,若其中
某一电路中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能影响到其他电路也发生类似的变化,这种网络叫做耦合电路。
下面结合电路示意图,概述了电容的去耦和旁路功能在实际电路的应用
去耦:
IC芯片在启动或者切换工作状态(频率)的瞬间,容易造成其供电电源网络上较大的电流波动,
这种波动会通过电源网络耦合到该网络中的其他部分,干扰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去耦。
电容C1尽可能靠近IC芯片的相关电源管脚处放置。
电容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
当IC芯片切换工状态时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瞬时电流,
能减弱电源网络上的电流波动对Power芯片的耦合干扰,电容C1起到了去耦作用。
旁路:
一般避免Power遭受较高频信号的干扰,
因为一旦Power受干扰导致其工作异常,会进而导致该Power网络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如上图中的IC芯片。
通常,在靠近Power芯片相应管脚处放置电容C0,由于电容在高频下呈低阻态,当受到高频信号干扰时,高频干扰信号会经过C0回流到GND,使Power芯片避开了干扰,这就是旁路作用。
电容不仅作用多,类型也很多,选型需要考虑的维度也很多,可菜鸟没记住多点,只找到了一个简单易记的选型建议。
4.电容选型
频率(Hz) | 电容取值 |
DC-100K | 10uF以上的钽电容或铝电解 |
100K-10M | 0.1uF陶瓷电容 |
10M-100M | 0.01uF陶瓷电容解 |
100M以上 | 0.001uF陶瓷电容、PCB电源与地平面间的电容 |
以前只知道芯片每个管脚要尽可能放置1个0.1uF,实在放不下就两管脚共用1个。
现在看来不敢三七 二十一,闷头就加0.1uF电容未必是最优的。
5.电容降额
为什么需要降额设计?
一方面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故障率;
另一个是控制成本。
比如电容选用10V额定电压的即可,那么选用50V也是可以使用的,但会增加成本;
设想一款产品的出货量在上百万台以上,那成本的增加会很大,很必要进行降额设计。
硬件工程师的职责不仅仅设计满足需求的电路,还要在电路系统的成本和性能之间做权衡;
在满足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市场竞争力。
因此,元器件选型与降额在电路设计阶段尤为重要,须要充分了解产品需求,全面阅读器件规格书,仔细评估参数。
电容的降额主要针对额定电压和功耗降额,有时考虑工作频率降额,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设计寿命周期内的长期稳定可靠;
对于电容的降额标准,一些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容有明确的标准;
钽电容一般降额50%使用;
陶瓷、铝电解电容一般降额70%~80%使用,比如电容的额定电压为6.3V,其耐压6.3*0.7=4.41V;
对于4.41V以上的电压就不再适用,需要选择更高电压规格的。
电容的选型需要具体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详细分享。
这里是软磨硬泡公众号主三炮儿的硬件开发学习笔记、经验分享。
学习分享以助能力增长,经验交流以期跻身一流。
同名微信公众号:软磨硬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