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是电子设计中使用非常普遍的元器件,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封装类型也是层出不穷。
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其引脚顺序和功能定义并没有保持一致性,导致我们在设计原理图和pcb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基本上每一个硬件工程师都发生过搞错引脚顺序的bug。
三极管常见的有3个引脚,分别是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对应到pcb的元器件封装也就有三个管脚。要把原理图符号的3个引脚和pcb的3个引脚一一正确对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是:
pcb封装通常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方式,其引脚顺序大家都是固定的。但是原理图符号的引脚标注并有限制,和各自的设计有关,所以就很容易出现对应错误的情况。下面根据不同的封装类型,简单的总结一下其差异:
注意点:器件封装的第1pin,不一样的封装类型,对应的原理图符号就不一定是基极或者发射极。
-
三级管最早期的封装是TO-92,其封装图形和原理图符号一般表示如下:
-
后来SOT-23的封装出现了,替代了大多数的TO-92的封装。它们的引脚顺序就不一样了,不能用同样的符号来对应这个封装了。
3.而TO-220,TO-252,SOT-89 的又不一样的,请看仔细一点引脚顺序。
TO-220
TO-252
TO-89
目前遇到的基本上就有这三总类型的差异。如果你有看到其他的,欢迎告诉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