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个早年——产品的认识论转向:实证主义与阐释主义

和娃一起的寒假已经开始好几天了,拜个早年。

这是一篇极其抽象的文章,抽象到我也不知道想这些问题有什么用,但就是写了,作为一份记录。

在和很多产品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两种风格,一种是更多关注,乃至“痴迷”产品本身,希望能打造一个自己的作品,一个可以永恒传世的艺术品,另一种是把产品当做手段,做什么、甚至是不是自己做的都无所谓,而是痴迷于理解用户、理解人性的本质,然后无所不用其极地满足掉就好——“草木竹石均可为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哲学中的概念,权且做一些附会。

产品实证主义:关注点在作为客体的产品上,偏唯物,分析的,还原论。当然,做产品的过程中,也会关注用户,但研究用户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做出产品。

相关说法很多,比如“产品是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产品除了功能需求以外,还有性能、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需求”;“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有自己的作品”。

在匮乏时期,市场由生产驱动,会导致生产者更关注产品本身,研发过程占更多精力。近年来,生产力发展导致了一系列转变,让越来越多的产品创新者把注意力渐渐移到用户身上。

产品阐释主义:关注点在使用产品的用户上,偏唯心,整体的,系统论。做产品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创造用户价值,产品只是媒介。

相关说法也有很多,比如“产品是什么不重要,用户认为产品是什么才重要”;“用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如果你做不到安全/豪华……,就做安全感/豪华感……”。

在丰饶时期,市场更多地由需求驱动,随时而来的是更关注需求的主体——用户。产品作为手段,不断变化以适应,而人的底层需求相对稳定。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产品的“本体论-研究事物是什么”向“认识论-我们如何认知事物”的转向。你要是愿意,也可以对比叫做“产品中心主义 vs 用户中心主义”。

研究产品研发/管理体系的,通常偏前者,研究品牌营销/产品市场的,通常偏后者。

2B的产品,过程产物,精力更放在前者,2C的产品,终端产物,视角更多是后者。

当然,一如哲学领域,对产品的理解,也一定会融合,出现类似“正反合”、“主客二元到现象学”的融合。最终也许还是要“看情况……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侧重,两者缺一不可”。

于是,这样的话也就应运而生——

产品除了功能价值,还有社交价值与情感价值。

要做好产品,你必须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

本文亦可结合上一篇一起阅读:

再聊聊这四个词:项目、产品、解决方案、服务

_________

苏杰(iamsujie),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4本书的作者,前阿里8年产品经理,集团产品大学负责人,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如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产品创新相关领域的培训咨询服务,欢迎联系这个微信(13758212411)。

  • 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